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会涉及考查。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中,这部分知识点主要以单选题进行考查,偶尔会涉及辨析题和简答题的考查。本文将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一、需要的五个层次
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最重要、最有力量、最基础的需要。
例如: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
例如:战乱时期保证生命安全、为了追求工作稳定考取事业编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例如:在学校中,学生最缺失的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
例如:抓住题干中地位、荣誉、信心、成就、自尊、他人尊重等关键词。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二、需要的五个层次关系
五种需要的划分: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所谓“匮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
所谓“成长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七种层次理论还包括认知理解需要和审美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成长性需要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
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三、牛刀小试
1.【单选题】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发挥潜能称为( )。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7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故C项正确。
2.“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这句话所描述的是马斯洛在20世纪所提出的人对( )。
A.安全的需要 B.社交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