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资格考试: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汇总

2021-12-15 16:33:0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对于课程目标价值取向这一考点的考查屡见不鲜。考查形式虽然以客观题居多,但是考生经常混淆不清,导致答题错误。本文就常见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易混点进行梳理汇总,帮助大家充分备考。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典型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可概括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1)内涵:“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2)实例:

中国先秦教育宗旨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行为目标”取向

(1)内涵:“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2)实例:

知道圆沿直径对折以后会变成半圆。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生成性目标”取向

(1)内涵: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也是生成性目标的代表。

(2)实例:

教育即生长。

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表现性目标”取向

(1)内涵:

“表现性目标”取向是美国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参与活动时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映的同质性,而是反映的多元性。

(2)实例:

参观动物园,与同伴讨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

  内涵 区分
普遍性目标 一般、宏观、抽象 共性
行为性目标 具体、可操作 结果、同质
生成性目标 非预设、过程中生成 过程
表现性目标 个性化表现 个性、异质

【习题再现】

1.地理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目标定为“能说出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课程目标取向包括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其中,“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题干中,“能说出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这是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的的目标,根据目标取向

理论,这属于行为性目标。B项正确。

2.张老师要求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读完《城南旧事》,列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并说明理由。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情感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答案】D。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参与活动时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映的同质性,而是反映的多元性。题干中,老师要求学生列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三件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说明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属于表现性目标。D项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