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联想的分类”,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在外部特征或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客观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联系必然会在人脑中留下印记并反映出来,因此,人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当一事物出现时,就会唤起对相关事物的联想。联想是回忆的基础,联想的形成并充分加以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效果。根据反映客观事物相互关系不同,一般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1)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由对一事物的观念想到与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的观念。支配这种联想的规律叫做“接近律”。时间上的接近有同时性(如落叶与秋天)和继时性(如春天与夏天)。在时空上接近的事物,如由苏州想起杭州是空间上的接近,由闪电想起雷鸣是时间上的接近。接近联想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它是机械记忆的基础。
(2)相似联想,又叫类似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观念与之在性质或形式上相似事物之间形成的观念。形式、性质或特点相似的事物,容易在人们的经验中形成联想。支配这种联想的规律,叫做“相似律”。相似联想反映事物间的相似和共性。文学中一般常用的比喻就是借助于相似联想。例如,由春天想到生机和繁荣,由苍松想到坚韧不拔,由秋天想到丰收等。
(3)对比联想,也称相反联想。对比联想是指根据事物的性质或特点,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反或相排斥特点的另一事物。支配这种联想的规律叫做“对比律”。对比联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使人能够看到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于我们认识和分析事物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由冷想到热,由黑暗想到光明,由美想到丑,由小想到大等。
(4)因果联想
利用事物的因果关系,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支配这种联想的规律是“因果律”。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如果没有基本法则的知识,就得处理一串串冗长的信息,我们的记忆必定负担繁重。最完美的记忆方法是把现象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因为哲学的任务是研究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主要通过培养哲理头脑来弥补记忆力的不足。”例如,由大雨想到防洪,由脸红想到害羞。
在记忆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在刺激信息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形成联想,可以有效提高记忆效果,增加提取信息的线索,有助于回忆。联想越丰富,回忆越容易、越准确。值得指出的是,有时非逻辑的或违背常理的联想,对强化记忆有独特功效,它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练习题:
1.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主要是?( )。
A.接近联想 B.相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答案:1.D
2.由“星星”想到“月亮”这主要是?( )。
A.接近联想 B.相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答案: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