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初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2021-04-02 09:38:2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表述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2.通过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理解,提高用地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保温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能够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藏民生活的视频,提问:视频中展示了藏民怎样的穿衣习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习惯?

2.揭示课题:《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新课讲授

1.太阳辐射

展示《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提问: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时候,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大部分到达地面)

总结: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部分能够到达地面,被地面所吸收。所以,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太阳暖大地”。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

2.地面辐射

引导学生继续读图,提问: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地面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地面在接受到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会向外进行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总结: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大地暖大气”。

3.大气逆辐射

引导学生再次读图,提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除一少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活动”中的两个问题:

(1)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如果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可以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根据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分析,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大气逆辐射使大部分太阳能量被保留在地球。在夜间,这部分能量就被用来提供保暖,使地球表面温差不容易变大。而月球表面由于几乎没有大气,更没有云层,没有保温作用)

总结: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分别总结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短波辐射是地面的热源,而地面长波辐射则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因此也会呈现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的特点。

(三)巩固应用

解决课前疑问:为什么藏族牧民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大袍?(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或散射少,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藏袍的衣料好,夜晚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子的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体温。)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搜集资料,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逆辐射的原理进行保温的农业措施。

四、板书设计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中公推出面试直播课:点击此处查看课程详情

各学科考题规律及趋势:点击此处查看

面试过程: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试地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中职文化课(公共科目)类别考生面试与高中类别一致,报考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日语(初级中学)、俄语(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中学)、日语(高级中学)、俄语(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学)、日语(中职文化课)、俄语(中职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概述,时间5分钟。

8.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关注山东中公教师资讯微信公众号jszgsd,及时获取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