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星星索》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身着印尼传统服装“纱笼”走进课堂,师生问好后播放甘美兰音乐《梭罗河》伴奏,请同学们了解亚洲文化。
从而导出课题:《星星索》。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为中速,情绪是抒情的。
2.复听歌曲
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微风、小船)
教师总结并介绍歌曲:《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这里的人主要从事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范周歌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船桨起落节奏而发出声音。这首歌曲是无伴奏合唱曲,曲调略带哀伤。要求演唱时声音柔和、松弛,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三)学唱歌曲
1.发生练习
(1)教师弹琴伴奏,出示发声练习谱例,教师引导学生用“a”进行发声练习。

(2)演唱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身体放松,自然站立,歌唱时口腔打开,声音要自然连贯。
(3)带领学生进行2-3次的练习。
2.哼唱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轻声哼唱,熟悉旋律。
(2)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演唱曲谱,演唱过程中教师指出弱起小节的难点。
(3)针对弱起小节进行讲解与练习。
①教师讲解定义:弱起小节,又称为不完全小节。一般来说,歌曲从弱拍或弱位开始,与最后一小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小节;
②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教师采用带领学生一起打基本拍画“V”字的方式进行练习;
③教师用指挥手势带领练习:教师通过指挥手势引导学生演唱弱起小节;
④学生自行反复练习:教师给出2分钟时间,学生自己采用边拍打边唱的形式进行练习;
⑤教师弹琴伴奏,带领学生演唱曲谱中出现的弱起小节部分,再次巩固。
(4)教师播放音频伴奏,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曲谱。
3.朗读歌词
(1)教师带领学生拍节奏朗读歌词,并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总结:全曲节奏徐缓而带有摇晃感,旋律委婉、抒情、感情深厚、真挚,表达了一个年轻人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2)学生有感情地再次朗读歌词。
4.完整演唱
(1)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琴完整跟唱歌曲。教师提醒学生,青年随着歌声向心上人那里划去,渐渐消逝在远方。因此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声音需减弱。
(2)教师指挥,学生跟随伴奏有情感地齐唱歌曲,唱出渐行渐远的感觉。
(四)拓展延伸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一组为打击乐器组,一组为主旋律组,一组为固定音型伴唱组。
固定音型:

(2)教师安排每组任务,并用钢琴引导固定音型组根据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唱和练习。
(3)巡视,引导打击乐器组为歌曲编配正确的打击乐伴奏。
(4)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通过本节课,同学们通过了解印度尼西亚民歌及音乐特点,学会演唱并为《星星索》歌曲进行了固定音型的伴唱、打击乐器的伴奏,展现了大家的团结协作意识,正是有了大家团结,才能够演唱合作出美妙的歌曲,音乐就像社会一样,音程关系的和谐就像人际关系的和谐,让倡导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和谐的在地球村环境。
2.作业:查询有关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音乐教学评价?
【参考答案】
音乐教学评价是在手机音乐课程教与学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音乐课程整理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价值判断。音乐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发展、音乐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是教学过冲中不可缺少的反馈环节,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的评价又主要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两个方面。
2.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
音乐教学评价是在手机音乐课程教与学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音乐课程整理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价值判断。音乐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发展、音乐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是教学过冲中不可缺少的反馈环节,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的评价又主要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