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2.6】

2021-12-06 14:20:29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教学观。新课改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题干中,学科本位的教学理念重视认知和教书、轻视情感和育人,这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以及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忽视。故本题应选择A项。

选项B,学科本位的教学理念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递大量、系统的知识。所以,此选项的说法错误,故排除。

选项C,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养成。所以,此选项的说法错误,故排除。

选项D,“关注人”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题干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关注,没有体现“关注人”的倾向,故排除。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题干中,针对小爱出现的考试失利的情况,班主任应该予以鼓励。故本题应选择C项。

选项A,面对学生的考试失利,教师不能首先对学生进行批评,此做法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排除。

选项B,学生有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会有所进步,教师应该鼓励小爱继续努力,不能放弃,此选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选项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教师应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不能顺其自然。此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综上,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项。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观中教师行为的转变。题干中这个比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包揽一切,又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同时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故选择B。

选项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教师要提高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还要锻炼并形成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课程评价的能力。与题干不相符,故排除。

选项C,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D,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与题干不符。

综上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

科目二(4-10)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教学评价的分类。

A选项,延迟评价是学生在做出一件事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肯定或否定,而是让他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题干意思为教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暂不进行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探究。这种评价属于延迟评价。

B选项,绝对评价是指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C选项,相对评价是指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判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D选项,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评价对象过去与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选项。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事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从正面论证论点的例子;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从反面论证论点的例子。麻雀属鸟类且是卵生,故以麻雀为正例,说明“卵生”是鸟的关键特征;乌龟是卵生但不是鸟,故以乌龟为反例来论证题干命题。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不是短期内实现的,所以是远景性目标,学习是因为一定的诱因而进行学习的,所以是外部动机,综合起来就是远景性外部动机。

10.【参考答案】

本题说法正确。

奥苏贝尔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用于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他认为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者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推荐:2021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2.6】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