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021-02-26 17:35:1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对比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一些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容易混淆的,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进行区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别称 描述性知识 操作性知识
含义 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做什么,怎么做
性质 静态的性质 动态的性质
表征方式 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图式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学习过程 ①知识的理解 ②知识的巩固 ③知识的应用 ①陈述性阶段 ②转化阶段 ③自动化阶段
学习速度
改变的难易程度 容易 困难
意识控制程度 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慢 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快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①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②陈述性知识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 ③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④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创造的基础。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也有我们需要注意的重要知识点,备考时要加以重视。

一、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一般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完成的。

1.概念的获得

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1)个体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①概念形成

个体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的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

②概念同化: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一过程叫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接受学习。

(2)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概念教学存在两种方法:

①从例子到规则

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各种例证,然后要求他们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个定义,这叫做“例-规法”。

②从规则到例子

先给学生一个定义,然后要求他们结合实例进行识别归类,这叫做“规-例法”。

当然,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往往是这两种思路的综合形式“规-例-规法”,一般是先给出一个定义,接着呈现几个例子,然后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说明这一定义的。

2.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2)运用变式与比较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比较,就是区分事物的异同,它是概括过程中区分一般对象与特殊对象以及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的必要条件。

变式是从材料方面来促进理解的,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理解的。它们都有利于概念的学习。

(3)知识的系统化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二、知识的巩固

1.知识巩固的途径

(1)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

(2)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3)合理地组织复习

①复习要及时。

②复习要合理。常用的方法有:

第一,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第二,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第三,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第四,多种感官参与复习;第五,复习方式多样化。

③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三、知识的应用

1.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1)审题

(2)联想

(3)解析

(4)类化

2.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1)课题的性质

一般来说,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节的类似课题容易应用。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

(3)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4)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上是关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