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社会性问题行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1.行为、问题行为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行为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名词,是指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等一切活动。所以,行为既包括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又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外显行为如写字、吃东西、奔跑等,内隐行为如焦虑、恐惧等。
问题行为就是需要矫正的行为,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社会的各种内外部行为。问题行为在临床心理学上也称为行为障碍。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行为表现不适应。
2.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
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题行为并不等于问题儿童,因为问题行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是针对某一种行为而言,这种行为很可能是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的整体评价。问题行为是儿童个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问题行为有其年龄发展阶段的特性,正常儿童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问题行为,因此,不能把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称为问题儿童。只有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并很难改变的儿童才称为问题儿童。
3.学前儿童社会性问题行为的分类
一般说来,对学前儿童社会性问题行为进行分类,是从问题行为的内容着手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类:
(1)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这类问题行为是与幼儿的成熟度有关的。也就是说,幼儿在学前期某一段时间可能发生一些问题行为,但是在后来适当的教育训练下可以得到缓解、好转或消失。因此,这类问题行为一般都是暂时性的,主要有吮吸手指、咬指甲、依赖性、退缩、乱发脾气等。
(2)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这是指由于幼儿心理障碍而引发的问题行为,如多动症、言语障碍、进食障碍、学习困难等。这类问题行为一般需要特殊的教育训练和专业指导才能克服。
(3)心理性问题行为。这是指由于心理问题而造成的问题行为。比如,由于矛盾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性行为,表现为强迫行为、歇斯底里行为、神经性厌食等;由不良情绪引发的问题行为有过度敏感引起的神经质、多疑、过分依赖、敌对情绪等;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有性格偏执、粗暴、胆怯、退缩等;学习方面的问题行为表现为拒绝上幼儿园;活动过度的问题行为有注意障碍、冲动、综合多动症等;习惯性方面的问题行为有厌食、儿童遗尿症、吮吸手指睡眠失调等。
(4)品德性问题行为。这是指由于接受不良教育的原因而造成的问题行为,如撒谎、说脏话、偷窃、不遵守规则、攻击性行为等。这类问题行为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地教育指导方能得以改善。
小试身手:
学生的偷窃、欺骗等行为属于( )。
A.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 B.情绪冲动
C.性格障碍 D.品德性问题行为
【答案】D。解析:品德性问题行为是指由于接受不良教育的原因而造成的问题行为,如撒谎、说脏话、偷窃、不遵守规则、攻击性行为等。故D符合题意。
A项,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与幼儿的成熟度有关的。主要有吮吸手指、咬指甲、依赖性、退缩、乱发脾气等。与题干无关。
B项情绪冲动,C项性格障碍,均属于心理性问题行为。与题干无关。
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