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觉的基本特性

2021-01-16 17:52:3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觉的基本特性”,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是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常考的题型是概念单选和例子反选,所以就要求识记并且理解,学会抓关键词,接下来主要用概念解释加例子展示进行梳理。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理解:对象和背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是能够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其次是知觉选择性的反向利用,为了不被选择出来,与背景融为一体,如冰天雪地里的白熊。最后是从背景中挑选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进一间屋子,有人先看天花板,有人先看地板。

Eg:学生阅读时常用划重点的策略;进入一间屋子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关注横幅;猎人进山只见猎,樵夫进山只见柴。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理解:整体和部分。主要从二个方面进行考察,第一是关键部分推整体,如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看到豹子身上的点点花纹,就会知道这是一个豹子。第二是人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总是整体去知觉,如我们看到虚线画的圆形,我们仍认为是圆形,而实际上并非圆形,而是一圈排列的小点,这就是把事物当作整体来看待。

Eg:数字13,在数字12、13、14序列中会被当成13,而在ABC序列中则被当成是字母B;一首曲子换不同的乐器,由不同的人演奏,人们依然能听出来这首曲子,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因为换了人和演奏的乐器,但是曲子的关键特征没变;漫画家勾勒数笔,别人就知道他画的是谁。

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体现在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示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会存在差异。

理解:已有知识经验。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看法和理解都不一样,就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之所以看到的是热闹,是因为外行基于的已有经验比较少,而内行能看门道,是因为内行基于的原有经验比较丰富,可以探究其中的原理。

Eg: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在不同条件下,如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物体的物理特征或属性,如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亮度等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理解:知觉条件变化,知觉映像不变。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对事物本身的映像。如一个人在远处的时候,其实他在你视网膜上的投像是比他在近处的时候,在你视网膜上的投像要小的,但是我们看着他是一般高。

Eg:一只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总是把五星红旗知觉为鲜红色;总觉得天上飞机的轰鸣声比耳边蚊子嗡嗡声大。

五、做题技巧

选择性 不同的人 不同对象 猎人进山只见猎,樵夫进山只见柴
理解性 不同的人 同一对象 同一棵树,樵夫看到的是木柴,植物学家看到的是稀有保护植物
整体性 从部分推整体 专家能够利用几朵花瓣还原成一整朵花,而新手不行
理解性 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六、考题再现

1.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幔”“谩”时,将四个字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差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张老师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知觉选择性的其中一个考点,人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能够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为了突出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重点突出几个字存在差异的左半边,更好的让学生知觉出来。

2.游览黄山时见到一块石头,导游提示其很想一只雄鸡,此景点就叫做“金鸡叫天门”于是越看越像,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答案】B。解析:知觉的理解性体现在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示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最开始大家都没有相关的经验,通过导游的介绍,对石头赋予了含义,人们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所以才会越看越像金鸡。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