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2021-01-15 18:08:0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教育心理学部分知识点的考查趋势越来越灵活,考查题型多以单选题和判断题出现。在历年的考题中侧重考查前五个阶段,所以在此主要分析前五个阶段。具体分析如下:

一、理论背景

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自称为弗洛伊德的信徒。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一生发展造成障碍。

二、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与家庭教育

(一)婴儿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0到18个月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脆弱,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他们的母亲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如果照料是充满爱和满足的,那么儿童就知道他们可以不必为失去一位慈爱的母亲而担心。所以,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也不会有明显的烦躁。得到信任的儿童敢于希望,缺乏信任的儿童不可能怀有希望,因为他们必须为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而担忧,所以他们被眼前的情境所束缚。

(二)儿童早期: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18个月到3岁)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迅速学会了许多技能。比如他们学会了走、爬、推、拉和交谈。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所以儿童从这时起就介入了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相冲突的矛盾之中。父母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的行为,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也就是说,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三)学前期:主动对内疚的冲突(3岁到6岁或7岁)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在前两个阶段,儿童已懂得他们是人。现在他们开始探究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然而,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由于缺乏自主性,因此当他们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是易于产生内疚感,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

(四)学龄期:勤奋对自卑的冲突(6岁或7岁到12岁)

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在这门课程中,儿童可以获得一种为他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寻求各种劳动职业做准备的勤奋感。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

(五)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12岁到18岁)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中,儿童懂得了他是什么,能干什么,也就是说,懂得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了。获得个人的同一性就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然而,这个阶段自身应当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

(六)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的冲突(18岁到30岁)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没有形成有效工作与亲密能力的人会离群索居,回避与别人亲密交往,因而就形成了孤立感。

(七)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的冲突(30岁到60岁)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

(八)成年晚期: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60岁以后)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三、启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告诉每个人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每个人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我们反思的依据。

首先是人格发展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过程,前期主要是外界的力量,后期则主要是自我的力量,即自我完善。这就要注重培养孩子人格发展中自我独立的精神和意识,尽早帮助孩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这也符合教育的规律,由他育到自育。自我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最终目的。

其次是青少年期是人格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即关键点。埃里克森认为,这个时期青少年尝试回答“我是谁”、“我来自何处”、“我将要走向何方”、“我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对自我价值及职业目标的选择产生持久的自我同一性。如果获得自我同一性,就会形成一种忠诚的品质。否则,就会出现认同危机,产生角色混乱,在人格中留下不确定感。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