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成败归因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众多的学习动机理论中,成败归因理论是最强调认知的。该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个体会在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等因素中试图去解释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理论认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会影响下一次同类事件发生的动机。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将归因的因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行为的原因在于个人内部,应当对行为结果负责。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归属于个人内部。例如:此次测验我的成绩不好,是因为我的努力程度不够,我下次要更加努力。外因是指行为的原因在于外部环境,无需对行为结果负责。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外部环境的因素。例如:此次测验我的成绩不好,是因为最近我的运气不好,我不需要为我的失败做出什么改变。
此后,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发展。罗特认为,个体得到的行为后果,会在个体心中有一种主观感受,罗特把这种主观感受称为控制点。罗特据此分出了两种人格类型: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完全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自己的能力、努力所决定的,他们更愿意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外控型的人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运气、天气等因素造成的,他们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海德和罗特研究的基础上,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总结和深入的分析,提出归因的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维纳将这六个因素分成三个维度: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情感+期望)。根据控制点维度,将六个因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每一个维度都能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将会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例如,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上,个体就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外部因素上,就会产生侥幸心理;若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上,个体就会产生失败感,归因于外部因素上,就会生气。稳定性维度将会影响个体对于未来成败的期望。例如,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上,个体就会产生自豪感,认为下一次还能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上,就会产生侥幸心理,不确定下次能不能成功;若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上,个体就会绝望,认为自己一直都不能成功,若归因于外部因素上,就会生气,不能很好地做出下一次的合理预期。可控性维度将会影响个体情绪体验以及对于未来成败的期望。例如,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上,个体会产生自豪感,并且追求下一次更大的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上,会产生侥幸心理,并且也没有多大动力去追求下一次成功;若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上,个体就会继续努力追求下一次的成功,若归因于外部因素上,会感到绝望,不能很好地做出下一次的合理预期。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我们应尽量朝着积极的方面进行归因。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努力,这种归因方式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但是如果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环境或运气,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种归因方式会降低对成功的期待,并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