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常见易混淆知识点”,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块的内容当中,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考点,这部分内容往往以概念反选或是例子反选的方式呈现,考查较为常规;但在答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导致不能准确的作答。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不仅需要我们把握好基础知识,而且也要辨析清楚一些易混淆点。在下面的内容中,将呈现一些常见的易混淆考题,帮助大家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一、顺序性和阶段性
在一些题目中,大家在作答时往往会纠结,题目中给定的信息到底选择顺序性比较合适还是阶段性比较合适。针对这类题目我们做如下辨析:
1.顺序性
概念: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
概念: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区别:①在上述的概念中我们会发现,顺序性更加强调个体身心发展是按照什么顺序发展;即谁先发展,谁后发展。所以在答题时我们可以提取类似“先...再...;由...到...”等关键词,来帮助我们锁定正确答案。如:民间谚语“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形容的婴儿发展的规律就是顺序性。
②而阶段性则更加强调处在不同阶段的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不同,存在阶段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作答时也可以提取类似“什么年龄具有什么特征、以什么为主”等关键信息。如童年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青年时期以抽象思维为主就体现的是阶段性。
③最后上述规律给教育的启示也不相同,如顺序性启示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而阶段性则是不搞“一刀切”。
二、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1.不平衡性
概念:一是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指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个别差异性
概念: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区别:①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速度快慢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同一方面发展有快慢;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晚。因此,我们可以提取类似关键信息解题:“早、晚、快、慢”。如生理的发展先于心理的发展体现的就是不平衡性
②个别差异性强调的则是不同个体,有不同身心发展的特征。因此看见类似的表述“有的人怎样,有的人怎样”就能体现个别差异性。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③简而言之,不平衡体现的是个体内的差异,而个别差异性则体现的是个体间的差异。此外,它们给教育的启示也不相同,不平衡启示教育要抓关键期,而个别差异性则启示教育要因材施教。
三、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容易混淆的点在于“一刀切”。在做题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一刀切”我们都能选择阶段性,往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如:
“在同一个班级内,老师不搞一刀切体现的是个别差异性。”
“在不同年级,老师不搞一刀切体现的是阶段性。”
上述题目出现区别的原因在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同龄人,不存在阶段差异,每位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于是老师不搞一刀切做到了因材施教,体现的是个别差异性。同理,不同年级不是同龄人,自然存在阶段差异,此时老师不搞一刀切才体现了阶段性。
四、牛刀小试
人的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新生儿期和青春期,这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C。解析:题干中,新生儿期和青春期是个体发展的高峰期,表明在不同的时期,身心发展速度有快慢,反应的是不平衡性。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