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之墨子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考情:山东教招,单选、多选、判断
备考:思想-古语-人物的对应
一、知识点详解
墨子的教育思想
思想 | 理论 | 相关知识点 |
人性论 | 人性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 外铄论 |
教育作用 | 兼爱、非攻 |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是指不分阶级差别的爱,即平等。 “非攻”是指反对不义战争。 |
教育目的 | 培养“兼士”或“贤士” 三条标准“博乎道术”“辨乎言谈”“厚乎德行” | 服务”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 |
教育内容 | ①政治和道德 提出了墨家十钢領,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華乐、非命、天志、明鬼 与儒家的道德教育内容相比:重“民用”“民利”轻视礼教和乐教(山东有可能,其他省份较少)。 墨子也被荀子批评为“蔽于用而不知文” ②科学与技术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与实行的) ③文史 ④思维能力——三表法(山东考过、具体内容、其他省份一般考入物)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第一表:有本之者——“上本之手吉者圣王之事”(历史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表:有原之者——“下原察百姓耳目之突”(根据民众的经验,以广见识) 第三表:“有用之者——“观具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在实践中检验是否符合国家百姓利) 中国古代透辑理论的开拓者 |
1.后人尊称“科圣”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所著的《墨子·墨经》中最早记载的。 |
教育方法 | ①主动、创造、实践、量力 a.主动:墨子不赞成儒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被动施教的态度,不强说人,人莫知之,主张“虽不叩必鸣者也”的“强说人”精神。 b.创造: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对此,墨翟提出批评,他认为对于古代的好东西应当继承,但是在今天应当创造出新的东西,使好的东西越来越多。 c.实践:墨翟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就是动机,功就是效果,主张以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来评价人的行为。 d.量力:墨翟是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他要求对学生“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益尊。” ②亲知、闻知、说知 | |
拓展 | 1.“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路” <即使那个人只是个农民或者是手工业者,只要他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他高官厚禄,让他担任重任,让他有判案下命令的权利。> 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生活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
二、记忆技巧
【口诀】墨子非攻量科技
三、小试牛刀
1.(单选)墨子认为教育学生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益尊。”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系统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启发型原则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墨子的教育思想。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中“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意思是: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用使其增长的办法对待人的长处,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自尊,符合量力性原则的内涵。C项正确。
A项: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墨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造了墨家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闻知,说知和亲知。其中,墨子所说的“说知”是指由( )而得到的知识。
A.实践 B.审问
C.推论 D.传闻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提出亲知、闻知、说知的教学方法。其中,说知是人们根据耳闻目睹的情况、资料,通过思考、演绎、想象而推理出来的结论。因此,说知是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C项正确。
A项:亲知,是指人们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它是从践行中得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闻知,主要指从别人(古人、前人、旁人)那里通过耳闻目睹(包括文字记载)获取来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