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孔子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高频的考点,需要学员进行着重备考。又因其思想众多,现将孔子教育思想进行整理,以便学员进行识记。
一、关于教育作用和地位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教育本身即一种政治工作,通过教育把政治思想、道德传播到民众中。
2.教育与军事的关系: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认为通过教育取得民从的信任,使之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是立国的根本。
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孔子主张“庶、富、教”,孔子把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发达的教育当作立国的三个要素,人口是最基本的,没人就谈不上治国,有人之后要让人富裕起来再进行教育,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功能:
《论语》中说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认为人的先天素质并不太大差别,不论贫贱,人生应该是平等的,同时认识到人的个性差异,这种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习染不同的原因。
二、关于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思想:孔子从“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前提出发,主张扩大教育对象。如孔子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体现了孔子教育的相对公平性。
三、关于教育的目标
孔子从“为政在人”的主张出发,一方面提倡“礼贤下士”、“举贤才”,要求吸引和重用社会上已有的贤能之士;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贤士、君子。孔子认为德才都需要学习,学习是做官从政的准备,如《论语》中所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四、关于教育内容
孔子的教育内容包含了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孔子主张以道德教育为重。如《论语》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行、忠、信”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其教育内容主要以“六经”为主,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五、教育方法
(一)启发诱导:《论语》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为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思维。
(二)因材施教: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施教,各因其材”的名言。孔子认为要深入了解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适应个别差异。
(三)学思并重:《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偏于教条,脱离实际;若只思考不学习就会主观臆断。因此孔子认为应该学思结合。
【小试牛刀】
1.【单选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原则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答案】B。本题考查对教育学家观点的理解。学思结合是孔子关于学习心理的观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孔子认为光学习不思考,即如果单纯通过博学和审问获得感性知识,而不是经过思维加以分析整理、引申归纳,提高到理性水平,则所学虽博,所问虽多,也必然是茫然若失,不会有心得和收获;反之.光思考不学习,则所思虽勤,结果仍会疑难重重,问题得不到解决。题干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体现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B项正确。
选项A,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C,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D,题干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不是学习与行动。与题意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B。
2.【多选题】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教学相长
C.有教无类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答案】ACD。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观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及其弟子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关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关于教育的目标:“礼贤下士”“举贤”,(士:德才兼备);关于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关于教学: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A、C、D三项正确。
B选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ACD。
关注中公山东教师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