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知识点详解
在教招考试和特岗考试中,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都是高频考点,规律之间存在易混淆点,故在此帮同学们进行详细解析,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时多加注意。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由...到...)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3)常考俗语:不陵节而施、学不鬣等、盈科而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具体表现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其中,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关键词:阶段不同,个体矛盾与特征不同,则教育不同)
(2)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
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
的衔接和过渡。
(3)常考举例: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关键词: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2)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3)常考例子: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狼孩”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具体表现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
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
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
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关键词:身身互补,身心互补)
(2)教学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常考例子:盲人听力比常人好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具体表现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关键词: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群体之间存在差异)
(2)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常考例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易错点对比
1.顺序性VS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从A阶段到B阶段,遵从一定的顺序发展
阶段性是指A与B两个阶段存在不同
2.个别差异性VS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强调不同个体之间发展不同
不平衡性强调同一个体内部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三、考题再现
(单选题)“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表明教育应遵循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1.【答案】D。解析:题干中,“当其可之谓时”的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意思是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两句话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