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论语》中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论语》是我们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出题形式多为单选题型,一般是给出《论语》中某一句话,匹配相对应的教育思想,或者是给出原文中某一句话匹配对应的书籍。因此,要求考生对于《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的原文不仅要掌握其教育思想还要记得来源,并且要注意日常积累。
二、知识详解
原文 | 译文 | 教育思想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 启发性教学原则 |
“有教无类” |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 全面教育 |
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 孔子施教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 | 因材施教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 |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 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高柴、曾参、子张、仲由四个人的性格评价:高柴过于实在,曾参不够聪颖,子张过于专理想,属子路过于直率。 |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 (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便会对思想有害。 | 学思结合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 巩固性教学原则 |
“力行而近乎仁” | 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 | 知行统一 |
“夫子循循善诱人,単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 疏导原则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仍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 终身学习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 以身作则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 克己自省 |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
三、跟踪练习:
1.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拾级登梯,循级而上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C。中公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选项A温故而知新意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体现的是巩固性教学原则。选项B拾级登梯,循级而上意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选项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选项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为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体现的是知行统一原则。所以排除选项A、B、D,选择选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