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高尚师德的赞扬。陶行知的一生都在进行伟大的教育实践,从民国一直到建国后,形成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陶行知与杜威思想的对比。
教师招聘考试中,有关陶行知的考试内容可以简称为:一理论、三实践、三名号、四精神、六解放。而主要的考查方式则是以单、多、判、论为主。
一、一理论
一理论是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弟子,其思想深受杜威影响,尤其是思想核心——生活教育理论(重点考查内容,单多判论),在此以陶行知和杜威思想对比(论)展开:
1.生活即教育(单)
此思想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是核心地位,又称为本体论。(单)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包含三个方面:
①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包括教育的意义,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受到教育。
②生活决定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③生活需要教育。前两者强调的是生活对教育的影响,而这一点强调的是教育对生活的影响。教育可以影响教育,可以改变教育。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强调的生活是现实的社会生活。
而杜威认为的生活则是强调一种经过改造的全新的生活,它要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
1.社会即学校
此思想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是范围/场所论(单)。
陶行知在社会与学校关系上,强调儿童应当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社会中接受生活教育。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大的学校,这扩大了学校的内涵和外延。
杜威则认为,我们应当将社会、时代的精神引入到学校教育、儿童实践活动中去。
2.教学做合一
此思想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是方法论(单、判)。
陶行知在教、学、做的关系中,批判过去将三者割裂的观念,强调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而定、学的方法要根据教的方法而定,而教学两个方面是以做,即实践为核心展开的。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分离的状态,克服了书本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
杜威则是强调儿童的学习应当在实践中进行,应当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二、三实践
三实践是指陶行知一生中著名的教育实践,包括三所学校的创建。
1.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
2.1932年,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著名的“小先生制”(单)。该制度是方式是“即传即导”,是指教师将知识教给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再由这些学生交给年纪小、接受能力不足的学生。关于此制度,大家还需要掌握它的实质——教师培养模式(单)。关于此点大家可以从两方面理解,首先是字面意思,“先生”在民国时期有教师的含义;其次是社会背景,当时处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时期,教师资源极度缺乏,因此陶行知提出这一制度来缓解师资不足现象。
三、三名号(单)
三名号主要指陶行知获得的主要评价:
1.毛泽东称赞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宋庆龄称赞其为“万世师表”。
3.由于陶行知对与乡村儿童教育的突出贡献,被称为“中国乡村幼教之父”。
四、四精神(单)
四精神是根据陶行知名言提出的四种精神:
1.大爱精神:“爱满天下”;
2.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创造精神:“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4.求真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此给大家一个备考口诀:爱奉献、求创造。
五、六大解放(单)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儿童教育中提出的,包括解放儿童的脑、手、嘴、眼、时间、空间,其目的在于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单)。
【随堂练习】
1.【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教学做合一 D.做中学
1.【答案】C。解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关系。
2.【单】我国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该解放儿童的( )。
A.想象力 B.创造力 C.创新力 D.洞察力
2.【答案】B。解析: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脑手眼嘴时空,其目的是为了解放儿童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