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中国德育的发展历史

2021-01-08 21:17:3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中国德育的发展历史”,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德育,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其目的就在于进行道德教化。《学记》曾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当时的教学主要就是德育。我国最早的大学教育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实也是一个关于道德教育的纲领。君子的人格是学校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而教材也主要是具有伦理教化价值的经典。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学校德育是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忠君爱民。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君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为政之道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提出“王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孟子倡导仁政,抨击暴政,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正因此,明朝皇帝朱元璋对此大为不满,下令删除《孟子》一书的85处。到了宋儒那里演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

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的意识包括: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探索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志士不食嗟来之食的洁身自重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之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国忧民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抱负;见贤思齐、自强不息的自我超越追求。这些理念中都关心民意、关心民生疾苦,所以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人文传统。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当时的中国人逐步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坚守“中学为体”的同时,不得不“西学为用”。以1905年清朝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为标志,道德教育“一育独尊”的传统日渐势微,智育、美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了重要地位。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为此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道德进步打下了基础。五四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斥责“礼教吃人”,开展了关于新旧道德选择的争辩,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学校德育。1957年以前,学校德育主要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国民公德教育,那时候的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在科学化、民主化、生活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在世纪之交,通过反思德育知识化的现象,提出生活德育论,主张德育面向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审视生活,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验人生的意义,追求生活的和谐与完美。这些理念均推动了学校德育蓬勃向前发展。

德育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内容也将愈发丰富和完善。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