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9)”,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可知,人类社会的教育具有社会性。因此,C选项正确。
2.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是( )。
A.行是知之始 B.社会即学校 C.生活即教育 D.教学做合一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基本内容有三大部分,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部分构成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而“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本质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指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与教育经历着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教育。因此,C选项正确。
3.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本体功能和衍生功能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功能的分类。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指出:“社会功能是指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向,若不能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意向,则必然导致功能分析上的的混乱”,既然是客观的结果,功能就不一定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必然存在负向的阻碍作用。据此,他提出须将教育功能按照方向和性质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因此,B选项正确。
4.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自身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中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本质特点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因此,C选项正确。
5.主张“儿童中心”、“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著名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夸美纽斯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萌芽和创立阶段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他批判赫尔巴特提出现代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提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
6.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都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不能厚此薄彼,应该共同发展,故答案为C。
7.以下教育论点和孔子无关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崇尚自然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与老子的教育思想。老子的一切思想后面是有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便是“崇尚自然”。这一观念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基本源泉。“崇尚自然”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认为“自然”是美好完善、圆满无缺的,“自然”本身是有组织有规律的,一切只要听任“自然”演变,自可达到和谐圆满的结果。二是认为“自然”的力量庞大,无与伦比,人力不足以与之抗衡。崇尚自然是老子的教育观点,与孔子无关。因此,D选项正确。
8.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其著作《大教学论》(1632年)第一次把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B选项正确。
9.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动物本能 B.语言 C.生产劳动 D.模仿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起源说。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孟禄提出的,该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因此答案选择D。
10.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下,逐步开展了普及义务教育运动,建立了普及义务教育制度,从而使广大劳动人民子弟的入学机会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C选项正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现代教育学派杜威的教育观点
B.夸美纽斯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C.孔子的代表作《学记》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D.洛克的代表作是《爱弥尔》,他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人物与教育思想的匹配。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其思想观点有“新三中心”,提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因此,A选项正确。
12.最早提出“人人均受教育”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和理论的匹配。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他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这本书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他强调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把一切的事物教给一切的人。“泛智教育”体现的就是“人人均受教育”,夸美纽斯也是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人物。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13.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
A.“达其辞” B.“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13.【答案】D。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达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其中对“愤”的解释为“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意为想要尽快解决却有不能把它弄明白的心理状态,所以D选项正确。
14.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14.【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人物和观点的匹配。“白板说”由洛克提出,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强调后天因素对人巨大作用,并由此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的结论。因此,A选项正确。
15.在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过程中,( )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是该学制未能实行。
A.壬寅 B.癸卯 C.六三三 D.五三三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学制的发展。“壬寅学制”又叫《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是由张百熙颁布,其中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并将教育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注重国民教育以及实业教育。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并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由于制订过于急促,及本身存在若干不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内部的权力竞逐,未能付诸实行。因此,A选项正确。
16.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并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培根 D.赫尔巴特
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培根的学术地位。培根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因此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他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1623年发表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他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并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下来,与其他科学并列。故本题答案为C。
17.将教育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姆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并且将我们的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分别为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并且将认识领域分为了6个层次,分别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将情感领域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将动作技能领域分为6个层次,分别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因此,A选项正确。
18.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教无类”指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渗透了教育平等的思想
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了人先天禀赋的不平等,强调了教育的重大意义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指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意思是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是互相之间差异甚大。这句话虽然强调的是后天教育意义重大,但是并没有体现人先天是不平等的。所以这句话说法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
1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归结为(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此句出自《荀子•劝学》,意为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而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说明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塑造是不一样的,可将这句话归结为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
20.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 )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题干中“树大自然直”意思是树长大了,自然就直了。强调了成熟和遗传的作用,符合内发论的观点。因此,C选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 )。
A.终身化与全民化 B.民主化与多元化
C.现代化与全球化 D.信息化与科学化
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的格局在变化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强大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被看作是现代化的法宝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也呈现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现代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即教育的民主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即教育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即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即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整体上体现着教育多远化,理念、方法等都不局限于一点。
综上分析,故本题选择ABCD选项。
2.教育平等是指( )。
A.教育权利平等 B.实施无差异的教育
C.教育机会均等 D.所有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
2.【答案】AC。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总的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故AC选项正确。
3.下面属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基本要素的是( )。
A.责任担当 B.学会学习 C.实践创新 D.健康生活
3.【答案】ABCD。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因此答案选择ABCD。
4.行为主义咨询理论常用的具体方法有( )。
A.系统脱敏法 B.厌恶疗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松弛训练法
4.【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咨询理论常用的方法。行为主义咨询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不良的、不适应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更为适应的行为来加以替代。
A选项,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又到来访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B选项,厌恶训练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改变的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困惑而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C选项,理性情绪疗法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该疗法侧重于改变人们的认知,并非关注人们的行为,故排除。
D选项,松弛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训练方法。放松训练常和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综上所述,行为主义咨询理论的具体疗法正确选项为ABD。
5.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身心因素有( )。
A.性别差异 B.生理障碍 C.心理缺失 D.家庭原因
5.【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
A选项,性别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理构造的不同进而在心理与生理等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属于个体自身的影响因素。
B选项,生理障碍是指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存在阻挡其正常运行的状况,属于个体的生理方面的影响因素,是身心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C选项,心理缺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得到的心理支持,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而没有得到,比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不存在的,那么对应心理上父亲角色的爱是不存在的,这就为心理缺失。是属于个体身心因素的心理方面。
D选项,家庭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常常需要考虑家庭因素,比如家庭教养方式等。但是家庭因素并不是个体角度出发,而是从环境因素的角度来说的,故不属于身心因素,排除该选项。
综上,故本题选择AB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