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的典型习题

2021-03-03 16:26:5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的典型习题”,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在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中“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模块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确是不好理解的知识模块,特别是教育目的这一知识模块,相对比较抽象,导致做题正确率不高,下面给大家梳理一下这部分内容中一些典型的例题,以便大家复习。

【单选题】

1.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学方法

【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因此C选项正确。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或细化。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来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2.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从根本上回答了教育研究( )的问题。

A.培养什么层次的人 B.必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C.培养社会文化需要的人 D.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

【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而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因此,教育目的一般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故此题选择B。

3.教育目的因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在性质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教育目的。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获取许多知识和经验,在各种活动中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这属于( )。

A.价值性教育目的 B.发展性教育目的

C.功用性教育目的 D.终极性教育目的

【答案】C。解析: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及其活动在不同阶段所要连续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功用性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各种活动中行为的有用性和功效性。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内含对人发展的理想性要求。题干中能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各种活动中高效完成任务,属于功用性教育目的,故答案选择C。

4.某老师上课时声情并茂地朗诵:“心中的冬天,是一个寂静无声的季节。大雪覆盖了万物,显得那样寂静,光秃秃的树枝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粉底,树干被银装素裹着,世界像一名熟睡的婴儿躺在冬姑娘的怀里。”老师生动形象的诵读使学生感受到了冬天的美。该老师是( )。

A.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美育 B.通过实践进行美育

C.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D.通过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答案】A。解析:中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应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根据目前中小学开设的学科,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形式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美育直接渗透,这是实施美育最直接的教学形式,美育往往是通过艺术教育来达到目的的:其二是通过文理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间接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中,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题干中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诵读使学生感受到了冬天的美属于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因此答案选择A。

5.王老师说:“我们学校不仅有兴趣小组(例如奥数班、心算班等),而且课外活动也开展得丰富多彩,因此可以说我们学校是非常重视素质教育的。”王老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是( )。

A.错误的,素质教育不等于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

B.错误的,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错误的,素质教育不包括课外活动

D.正确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开展课外活动

【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题干中王老师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只看到了外在形式,并没有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故答案选择A。

6.小思作为平民的孩子,只能在当地接受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技能知识,而小王是贵族的孩子能进入以学术课程为主的文法学校或公学,将来可以升入高等学府机构成员大学掌握学术理论知识,由此看出,小思和小王所在地实行的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交叉型学制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双轨制表现为: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这两轨差异很大,而且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D项为干扰选项。题干中小思作为平民的孩子,接受的是技能知识,贵族孩子小王可以接受学术理论型课程,属于双轨制的典型表现。故本题选择A。

7.海因茨与安德里来自于19世纪西欧某国的两个不同的家庭,海因茨先后接受了公立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现代职业学校教育;而安德里接受的则是家庭教育、文科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以上两个人最有可能来自于( )该国当时的学制属于( )类型。

A.德国 单轨制 B.英国 单轨制

C.德国 双轨制 D.英国 双轨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现代学制。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后来,国民教育学校一轨从小学发展到中学时,才有了初中这个相对应的部分。一轨是文法中学(英国)、国立中学(法国)和文科中学(德国)的第一阶段,另一轨相应的是现代中学(英国)、市立中学等学校(法国)和初级中学(德国)。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采用双轨学制。题目中体现的是双轨学制,且初级中学、文科中学属于德国的学校类型,故海因茨与安德里是来自于德国的,该国的学制类型是双轨制。C选项正确。

8.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在读人数急剧增加,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14年的37.5%,跨入高等教育( )。

A.精英教育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多样化阶段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学制发展趋势的知识点。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在读人数急剧增加,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04年的19%,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故本题选B。

9.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我国学制是( )。

A.壬子癸丑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发展。D选项,壬戌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主要特点:①缩短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中学修业年限。②若干措施注意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不作硬性规定。③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和补习教育。④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⑤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故D选项正确。

以上几道题是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知识模块中常见的典型习题,大家在复习的时候首先要理解理论知识的意思,再结合实际例题进行巩固,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