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学习迁移理论的对比学习

2020-12-23 17:22:0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学习迁移理论的对比学习”,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早期迁移理论是学习迁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知识主要以客观题备考,常出现人物、观点与理论的对应,需要各位同学进行理解性的识记。

一、形式训练说

代表人物: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主要观点: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做出最早的系统解释的理论。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对心智的训练才能产生。该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强调,人的心是由“记忆”、“思维”、“意志”和“推理”等官能组成的。对官能的训练是永久的,因此要重视形式的训练,不重视内容的学习。于是,难记的古典言语、数学和难题便成为训练心智的最好材料。

二、共同要素说

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主要观点: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后来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三、概括说

代表人物:贾德

主要观点:贾德认为概括就等于迁移,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前提,而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因此贾德的迁移理论称为“概括说”或“类化说”。

四、关系转化说

代表人物:苛勒

主要观点:关系转化说实际上是从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说进行了重新解释。该理论不否认经验类化的作用,但他们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

理论对比(形式训练说VS共同要素说VS概括说VS关系转化说)

理论 代表人物 主张 迁移条件
形式训练说(关于迁移的最早理论) 沃尔夫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要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该理论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 心智训练完成,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的刺激与反应都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而且两个情境中的相同成分越多,迁移就越大。 伍德沃斯将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成分说,即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中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 存在共同要素或者共同成分才能迁移,因此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经验类化说(概括化理论) 贾德 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需要概括出共同原理,因此迁移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有条件的迁移。
关系转化说 苛勒 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主体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关系理论可看作是概括理论的补充。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