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三批

2020-01-05 10:53:3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初中信息技术《通道的应用(二)-图像叠加》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蝴蝶与画”和“云彩”,对学生提出问题:“多媒体上出示的两张图片,分别是蝴蝶的图片和云彩的图片。现在老师想让云彩作为蝴蝶与花图片的背景,这样使得图片更形象美观,大家知道怎么才能实现这种效果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可以抠图”,“可以给蝴蝶与花更换背景”。

教师阐述:“大家说的这些方法都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但是处理起来步骤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利用Photoshop的图像叠加功能,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项新功能。”进而引出课题《图像叠加》。

(二)新课讲授

教师先分析关于图像叠加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图像叠加是把一张图片作为当前图像,另一张图像作为背景图像,Photoshop会根据一定的算法对两张图像进行合成。但是在合成的过程中两张图像的大小必须是一致的,否则不能叠加。

任务一:修改图片大小

老师讲解如何查看并修改图片的大小:打开前面制作完成的图像文件“蝴蝶与花”,执行“图像—图像大小”命令,打开“图像大小”对话框,查看并记下图像的大小。

学生根据老师的操作对两张图片进行修改,并探究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快速查看图片大小。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第二种查看图片大小的方法:打开一幅图像后,按住Alt键,把鼠标指针移到状态栏左侧的文件信息框中后按住鼠标左键,屏幕上就会显示出图像的宽度、高度、通道数和图像分辨率等信息。

任务二:设置图像叠加参数

老师安排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结合课本中图像叠加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老师下台巡视并指导,然后老师讲解关于图像叠加参数的设置:源选择云彩图片,图层选择北京,透明度让学生自主设置,并说说不同的透明度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任务三:合成图像

最后叠加图像,提示学生保存叠加够的图像,保存格式为.jpg格式。

(三)巩固提高

在图像叠加的过程中,通过执行“图像—应用图像”命令,把两幅图像RGB通道中的图像以“叠加”的方式混合到了一起。实际操作时,执行“图像—运算”命令可以在多幅图像中混合指定通道和图层中的图像,操作方法基本类似。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探讨如何对指定的通道叠加图片。

学生在学会基本的图像叠加操作后,安排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图片进行图像叠加,增加学习兴趣,并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心得。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课下搜集网络中利用到图像叠加的图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在Photoshop中的通道中有几个通道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图像的颜色模式决定了为图像创建颜色通道的数目:1.位图模式仅有一个通道,通道中有黑色和白色2个色阶。2.灰度模式的图像有一个通道,该通道表现的是从黑色到白色的256个色阶的变化3.RGB模式的图像有4个通道,1个复合通道(RGB通道),3个分别代表红色、绿色、蓝色的通道。4.CMYK模式的图像由5个通道组成:一个复合通道(CMYK通道),4个分别代表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的通道。5.LAB模式的图像有4个通道:1个复合通道(LAB通道),1个明度分量通道,两个色度分量通道。通道的主要功能:1.存储图像的色彩资料;2.存储和创建选区;3.抠图。

2.这节课,请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做到如下三点:

(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努力创造。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注山东中公教师资讯微信公众号jszgsd,及时获取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