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三批

2020-01-05 09:21:35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小学语文《詹天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每年都在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每一年评选的时候,我们都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在不同的年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同学们,在我的心目中,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的中国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詹天佑》,认识詹天佑。【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幻灯片——詹天佑肖像,介绍詹天佑。

明确: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2.朗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

明确: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板书:修筑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并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请划出有关句子。

句子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句子2:“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读了这段话,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明确: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

句子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的体会说出来吗?

明确: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决心。

2.詹天佑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尤其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表现了詹天佑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有创新精神。

3.学完这篇文章,有怎样的收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的情况下,在地形极为复杂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任务,是什么使他具有如此的勇气,那就是——爱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把它修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国争光;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更是他杰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要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爱国】

(四)拓展延伸

詹天佑的事迹很令人感动,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件?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

作业:请为詹天佑写一篇颁奖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一谈六年级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教学也要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六年级阅读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默读也是小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的地方,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都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知识与能力:学会11个生字。注意“庸、挠、毅”的写法,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分享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QQ空间
 
微博
 

教师考试热门课程

 

近期热门活动

 

近期阅读量飙升榜

换一批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