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江山如此多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朗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诗词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主席通过诗词营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凸显出了江山如此多娇。从而引出傅抱石、关山月通过作品展现了《沁园春·雪》的磅礴气势,以此引出课题《江山如此多娇》。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创作背景
多媒体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悬挂于哪里吗?(人民大会堂)
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总结:《江山如此多娇》是由傅抱石和关山月根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创作,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目前藏于人民大会堂。
2.感受、内容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江山如此多娇》,并思考问题:
①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雄伟、壮阔)
②描绘了什么场景?都有哪些景物?(旭日、长城、黄河、雪山、松柏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受。
3.美术语言
(1)展示《江山如此多娇》的全图及其放大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作品中近景和远景分别描绘了哪些景象?(近景描绘了松柏林,远景描绘了雪山。)
②将这些景物放在一起产生了什么效果?(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近景描绘了高山苍松,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描绘了皑皑雪山,一派北国风光,跨越了空间的界限。
(2)继续引导欣赏并追问:
①这幅作品的创作形式是什么?(中国画)
②笔墨、色彩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近景运用青绿山水的画法表现,笔墨淋漓,气势磅礴。
活动三:示范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江山如此多娇的绘画特征,小组讨论问题:画家描绘这些景物的意义是什么?传达了什么情感?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因此,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
活动四:实践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比如《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等,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运用青绿的方法进行描绘,刻画细致写实。
活动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学生自主发言,说说收获。
同时教师鼓励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参观美术馆,增长见识,提高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你喜欢的近代山水画家?
【参考答案】
在近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则是山水大师黄宾虹。我来说一说我对黄宾虹的了解。
黄宾虹早年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六十岁以后,黄宾虹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并且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作品。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浓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逐渐形成了“黑、密、厚、重”的画风。
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地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
2.你认为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答案】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倾向,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美的能力是发展美育的重要途径。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第一,拓展知识储备。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更敏锐地感受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也要引导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以此来积累审美知识,为他们审美情趣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善于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欣赏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并启发他们进行思考。通过美的事物的熏陶,提高其审美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留心观察教师的板书设计、仪表等,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审美情趣。
第三,展开想象,升华审美情趣。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积极思考,逐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