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拿破仑帝国》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大卫的名画《拿破仑加冕》,并做简单介绍:这幅画描述的是拿破仑加冕的场景,拿破仑从教皇手上抢过皇冠,给自己加冕。接着提问:拿破仑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将军,怎么会成为帝国的皇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对内政策
教师介绍:热月政变后成立的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无法镇压叛乱,对外无法打败反法联盟,法国人民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教师提问:拿破仑在执政期间采取了哪些政策呢?请同学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相关片段,结合课本与同桌交流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他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还主持制订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
教师展示《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料,并提出问题:《拿破仑法典》体现了什么原则?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史料,回答问题: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带来的影响也很深远,不仅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二)对外战争
教师介绍:同一时期,拿破仑不仅在对内政策上取得了成就,在对外战场上他也大败反法联盟,个人威望如日中天。在这样的局势下,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于是就出现了大卫画作里的那一幕。
教师提问:拿破仑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它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同盟继续进攻法国,战争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反法联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
教师继续引导:我们怎样评价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呢?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关材料,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分析。

小组代表回答: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大陆之时,所到之处废除了各地封建特权,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有利于欧洲社会的进步,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给其它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很大伤害。
教师总结: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进步性,又有侵略性。在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有着双重属性,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所以应该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教师补充:拿破仑帝国虽说强大,但是存在时间并不长久,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就走向了覆灭。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2.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关于拿破仑的其它画作,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参考答案】
(1)原因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严重的财政危机。
(2)条件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
社会基础:封建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2.中学生历史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础?
【参考答案】
(1)兴趣基础,兴趣是学好历史的重要基础,当学生对于某一历史知识产生兴趣时,其求知欲、好奇心得以充分体现,理解、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2)听课基础,课堂是历史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听课,掌握好听课技巧,切实做到听课与预习、记录、思考的有机结合。
(3)阅读基础,学会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读书。学生要学会阅读,掌握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阅读方法,从而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
(4)表达基础,历史学习的表达,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述。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或者用历史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充分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关注山东教师资格微信公众号 jszgsd,及时获取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