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趣学孟子的教育思想

2020-12-16 17:42:4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趣学孟子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关于孟子的教育思想,在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的考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类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判断题。现将孟子的教育思想整理出来,帮助大家考试。

一、生平背景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是现在山东邹城人。那个时候,孟子祖上大富大贵,但是慢慢没落,于是从鲁国迁移到了邹国。历史上孟子家境比较贫寒,对于孟子父亲的介绍比较少,但是对于孟子的母亲介绍比较多。

(1)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这里的“三”是虚词,多次的意思。

孟母为了小孟子的成长搬了很多次家,曾住在墓园旁后搬到菜市场旁再搬家到屠户家旁,最后搬到了学宫旁边,孟子由此学会了做人,学会要做一些事情,要尊敬老师,弯腰鞠躬,由此孟子才真正踏上了学习的道路,最终成为一代大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2)并称为“孔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是因为他一生的经历与孔子十分相像。孔子和孟子都会去私人讲学,讲学过程中人数最多可以达到数百人,他会把孔子很多的思想继承发扬,如孔子讲究仁,讲究为政以德,孟子强调仁政,对民众实行仁义的政策。

2.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孟子去了其他国家会对君主进行指责,别人虽然会很尊敬他,但是不会实行他的思想,所以孟子经常性的郁郁不得志,到了晚年的时候写了《孟子》,很多被我们收在了语文教科书中。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

二、相关考点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第一个乐指的是父母都在,兄弟之间互相友爱;第二个乐则指我们人能够做到无愧于心,第三个乐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也是教育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孟子·尽心上》。

(2)《孟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并称四书。

三、孟子教育思想

1.人性论—性善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孔子对于人性的看法是“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刚开始是比较相似,但是慢慢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就相差甚远了,对于性善或性恶没有具体偏向。

但孟子对于孔子的人性论进行了扩充,他认为人性本善—性善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不是外界给我的,而是我本来就有的。

仁义礼智这些是美好的品德,强调性善论,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教育学中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有很多,有的是内在的,有的是外在的,外部为外铄论,内部是内发论,这里强调“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我本来就有的,属于内发论。

2.教育作用:扩充善性

人性本善,那么我们的教育是有什么作用呢?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将我们的善良扩充出去,发扬光大。

3.教育方法:

(1)盈科而进:强调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如水流往前流淌,遇到小的坑洼的地方需要填平再往前走,不能够跳过来跳过去。

(2)教亦多术:术是方法,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因为人不一样,所以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因材施教。这也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深造自得:强调我们学生要独立的思考,自己去学习,自己有独立的见解。

(4)专心致志:讲究学习的时候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废。关于孟母教子还有一个故事叫断织喻学,小孟子很聪明,老师教的东西很快学会了,于是就懈怠逃学了,孟母知道后,当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剪断了正在织的麻布,小孟子很疑惑,孟母教导他学习就像织布,如果半途而废,就像这个剪断的麻布一样既织不成布也不能做成衣服一样,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强调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懈怠。

4.教育目的:

(1)明人伦: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意为父子之间要有骨肉之亲,君臣要有信义,夫妻之间相互友爱,做到内外有别,强调长幼有序,老少有尊卑,朋友之间要有诚信。这里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准则。

(2)强调“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这些点需要持志(志向)养气(浩然之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强调一定要自我的反思,从自身去找原因、找问题,而不是去推卸责任。

四、实战演练

1.【单选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谁的教育思想?(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董仲舒

1.【答案】B。解析:这句话属于孟子的思想。

2.【单选题】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

A.《说文解字》

B.《孟子》

C.《学记》

D.《论语》

2.【答案】B。

3.【单选题】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A.荀子

B.孟子

C.华生

D.洛克

3.【答案】B。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