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课程理论

2020-12-16 15:16:5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课程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各位同学,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课程理论应该是要全题型备考的,这是一个难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知识点吧。

在每个人心中实际上都隐藏着“教什么或学什么”的答案,区别在于有的人自觉,有的人不自觉而已。比如小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做父母的都会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自认为比较有用的知识、技能以及做人的道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要求孩子的,就倾向于服从大众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要求孩子的,就倾向选择服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还有既能服从社会要求又能照顾到儿童需要的。总之,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隐藏着自己的课程定义。理论家们给课程下的种种定义,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捏造和想象的,而是基于人们对课程各种各样的理解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由于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以往经验来认识事物的,因此每个人的认识都有其独特性。课程是一个人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这样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就应该有多少种“课程”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能把所有语言的“课程”收集起来,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更有意思的是,尽管人们表达“课程”的语言不同,但却可以在课程所指向的某些方面上达成共识,即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这是在不同语言中“课程”一词的基本含义。正因为有这样的基本共识,不同语言国度的人们才可以针对“课程”进行文化上的交流和讨论。

对于课程的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是一种教程。然而,只关注教学科目,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方面的发展。其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以及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学科知识,现在多国各地进行的课程改革,已经把活动和社会实践列入正式课程,这说明把课程完全等同于教学科目是不全面的。

相对来说,这个定义考虑得比较周全。但是这一定义本身也存在疑义。例如,有人认为这是指计划的书面文件,诸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师备课的教案。但有人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后认为,许多教学活动是基于书面计划的东西来安排的。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计划的东西比书面计划的范围要广得多。但如果把非书面的计划也包括在内,那么课程的定义似乎又太泛了。其次,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的教学活动上,而不是放在学生的体验上。例如,把检查教师是否落实了某些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依据,这会导致本末倒置,即把活动本身作为目的,而忽视了这些活动为之服务的目的。事实上,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个性品质的影响,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

研究表明,预期会发生的事情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总会存在差异。在课程实际中,预期的学习目标是由课程决策者指定的,而在实际中课程的实施者是由教师承担的,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组织教学活动。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际上的是分离的,两者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有人指出,目标制定与目标实施之间的差距,应该成为课程研究的基本焦点。

另外,把焦点放在预期的学习结果上,往往容易忽略那些非预期的学习活动。其实,除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外,师生之间的互动、学校文化氛围等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即使学生都达到这些预期的学习结果,但是这些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也可能是具有不同意义的。

现代课程理论的集大成者拉尔夫·泰勒看来,“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目标提供基础。”他认为,课程目标应当来源于三个方面:学习者、社会生活和学科。

学习者,教育的目标就是学生的行为模式发生所期望的变化,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目标的确定必须研究学生;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然后将学生的现状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

社会生活,让学生为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准备,这也是教育的目标,因此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要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选择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学科,学科专家的建议要与学生研究和社会生活研究结合起来,共同作为教学目标的来源。

这样确定下来的还只是初步的教育目标,还需要经过一定的筛选。泰勒提出了两个用以筛选课程目标的“筛子”: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前者用以筛选出与学校或社会遵从的价值观相一致的目标,后者用以筛选出依据学习规律可达成的目标。

我们现在拿一道题来练习一下。

【简答题】简述课程目标的来源。。

【答案】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

①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

②学科的逻辑。

③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④社会的需求。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