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重要人物之朱熹

2020-11-28 22:36:4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重要人物之朱熹”,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人物介绍及评价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教育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世人尊称为朱子。

二、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

三、观点

1.论教育阶段

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和大学(15岁以后)两个阶段。小学的教育内容重点是“教事”,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

2.“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一共六条。具体内容如下:

(1)循序渐进。指遵循教材的客观顺序和学生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课程和进度,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三是不可以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静思。朱熹认为,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3)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记体察。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5)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注,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3.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进行解释

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4.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我国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

5.谈论“课程”

朱熹《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这里的课程已含有功课及进程之义,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中公教育解析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