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搜集(七)

2020-12-20 16:06:59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搜集(七)”,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1.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计划性和灵活性 B.针对性和补偿性

C.权威性和目的性 D.零散性和先导性

【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点。

选项A,①计划性是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②灵活性是指能根据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这是社会教育的突出特点。该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B,①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由于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所以,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脾气摸得十分透彻。②补偿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时间较长,在校所学知识有些容易过时,跟不上时代需要,许多新的知识不断涌现,需要新的学习。而社会教育则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信与视听手段以及各种讲座的形式,及时地反映一切新的东西,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使我们及时学习新的东西,而且可以补偿人们在学校学不到的,或较少涉及的内容,如婚姻、恋爱、家庭问题,青少年交友问题,社会伦理问题,新型的职业技术问题等等。该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C,①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②目的性是学校教育的特点。相比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更强,学校教育是制度化教育,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该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D,①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言行举止,从小耳濡目染,会对中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接受后继教育的过滤器。②家庭教育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内容的零散性,任何家庭都不可能像学校那样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所以,D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

2.“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 )

A.孔子 B.蔡元培 C.梁启超 D.陶行知

【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的名人名言,“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是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意思是做老师要身体力行,关注自己的言行,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3.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

A.生产性 B.科学性 C.民主性 D.商品性

【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1)商品性。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并日益普遍化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与商品经济有一定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但教育不能商品化,教育本身不是商品。

(2)生产性。古代学校主要职能在政治方面,从事传统的手工工具生产,不需要经过学校教育。现代生产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高校则要求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3)科学性。现代科学技术向社会有机体全面渗透,不仅生产劳动科学化,日常生活也日益科学化,因而学校教育内容以科学技术教育为最主要方面。当代重视STS教育,即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相互关系,并引入学校教育。

(4)民主性。接受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被看作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过程中师生间民主平等关系等,都体现了民主性。当然这些并不否定现代教育仍有阶级性。所以,C项说法正确。

(5)发展性。现代教育更重智力发展,重视人的各方面的潜能,包括右脑潜能的开发,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择C。

4.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B.《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就篇》

C.《三字经》、《百家姓》、《急就篇》、《千字文》

D.《急就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识字教材。

(1)《急就篇》是西汉史游撰字书。该书是中国古代教学童识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字书,在古代常被用作识字课本和常识课本。

(2)《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3)《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

(4)《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以课家塾”的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王应麟是南宋人。

按照编写时间的顺序,四部著作依次是《急就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

5.下列关于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一流派以巴格莱为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B.他们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主张教育成为生活的过程

C.强调“儿童中心”,使教育科目以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为中心

D.强调“做中学”,让儿童在自身的社会活动中学习

【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进步教育思想。进步教育出现在19世纪末,以杜威、帕克等为进步教育的代表人,反对传统教育,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端,强调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进步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而巴格莱是要素主义代表人。题干中强调关于进步教育不正确的描述,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以杜威为主要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教育,并且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C选项,进步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杜威,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D选项,杜威是进步主义的主要代表,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同时主张做中学。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6.“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也就是“唯理性教育”。( )

【答案】√。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理论。唯理性教育观指的是对人的培养往往只重视认知的发展而忽视情意的发展,只强调的人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价值,其实就是“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要克服这种唯理性的教育偏向,就必须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故本题说法正确。

7.学校教育产生的重要社会政治条件是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来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 )

【答案】√。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主要有: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这就创造了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中公教育解析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