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心理过程-认知过程》考试试题收集汇总

2020-12-12 17:31:0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心理过程-认知过程》考试试题收集汇总”,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和老同学聚会时,有人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由于比较激动,一时想不起。这种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 )。

A.干扰现象 B.舌尖现象

C.晕轮效应 D.浦肯野现象

1.【答案】B。解析:舌尖现象又叫做提取失败说是指想不起来事情是因为人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题目中和老同学聚会因为聚会由于比较激动一时想不起来。A选项的干扰现象是指人们回忆不起来东西是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导致的,B选项舌尖现象是指以内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线索而导致的C晕轮效应是指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后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D选项的浦肯野现象是指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的最大敏感性向短波方向移动。由此选择B选项。

2.儿童在听老师讲《熊出没》的故事时,会出现“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题干中的儿童在听老师讲《熊出没》的故事时,会出现“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形象,这属于再造想象。与之相契合的是选项C,故本题答案选择C。

3.学生要证明数学教材中的某一命题或定理,运用数学符号和概念来进行推导和求证。这一思维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为(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或思维的发展水平)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题干中学生运用概念来推导公式、定理的运算过程,利用的正是抽象逻辑思维。所以C项说法正确。

4.晓雯在初学文言文时,对文言文并不特别感兴趣,但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晓雯还是认真学习,此时的注意为( );学习一段时间后,晓雯对文言文的词句等基础知识有了初步掌握,渐渐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可以凭兴趣自然地专注学习,此时的注意为( )。

A.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B.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C.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类。题干中晓雯刚开始学文言文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并不对文言文感兴趣,此时的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属于有意注意。但是后来晓雯对文言文感兴趣了,可以凭借兴趣自然地专注于文言文学习,此时的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但有预定目的,属于有意后注意。因此,A选项正确。

5.“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体现了( )。

A.感觉补偿 B.感觉后效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受性变化的规律。题干中,“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指的是嗅觉适应。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6.教师讲课时的声音不仅要让所有学生听清,而且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体现出感知规律中的(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组合律 D.活动律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感知规律。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和活动律等。强度律。这条规律表明,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楚地感知到。例如,教师讲课时的声音不仅要让所有学生听清,而且还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7.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面貌、自然景色、音乐、绘画等的记忆属于( )。

A.动作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题干中,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面貌、自然景色、音乐、绘画等都属于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属于形象记忆。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8.小学生的思维包括了多个基本过程,其中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属于( )。思维。

A.具体化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说明是将概念运用到实际,对实例进行判断。故BCD排除,选择A选项。

9.汉代董仲舒“目不窥园”的事例,典型地表现了(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指向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特点。“目不窥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目不窥园”正是指董仲舒将心理活动停留于学习上,而离开其它一切无关事物,所以三年都无暇观赏园中景色。故本题选A选项。

10.人们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我们称为( )。

A.差别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绝对感受性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阈限的含义。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由此可知,题干中描述的是感觉阈限的含义,故此题选择C选项。

11.课堂上,当老师讲到“长城”的时候,同学们头脑中纷纷呈现出长城的形象,这是( )。

A.回忆 B.重现 C.表象 D.闪回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象含义的理解。表象是事物不在前面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题干中,当老师讲到“长城”的时候,同学们头脑中纷纷呈现出长城的形象,符合表象的定义。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2.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把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 B.常规思维 C.创新思维 D.形象思维

12.【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分类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结合题干描述“根据思维的独创性”,故本题的答案是BC。

13.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 )。

A.刺激物是新奇的 B.刺激物亮度增加

C.刺激物静止 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

E.刺激物符合需要

13.【答案】AB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也有人本身的状态。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就包括刺激物的新异度、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人本身的状态包括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ABDE选项均与题意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E。

中公教育解析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