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傻傻分不清之从众、服从、模仿、暗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此知识点往往作为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例子反选和定义的反选,以及理解性的单选题。
二、基本内容
(一)从众、服从、顺从
社会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对人类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受这些影响的行为从程度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从众、顺从与服从。
1.从众
从众就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
社会压力会引发人们的从众行为,但有时候人们也以其他方式进行反应,最常见的有反从众和独立,其中反从众是指由心理抗拒引起的在所有情况下对抗从众的现象;而独立是指人们不愿受制于他人的倾向,独立的人不在乎社会的压力与他人的要求,往往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服从
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外界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人,一是规范。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对权威与他人的服从也是一个人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的标志。
3.顺从
顺从也叫依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在做出顺从行为的时候,人们可能私下同意他人的请求,也可能私下不同意他人的请求或者没有自已的主意。
(二)模仿与暗示
1.模仿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模仿是对外显行为的模仿,而不能模仿内隐心理。模仿可以分为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两大类。
2.暗示
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行动等刺激手段对他人的心理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按某一方式进行活动。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也可以是某种符号的。发出暗示的人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暗示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直接暗示,第二类为间接暗示,第三类为自我暗示,第四类为反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