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文化素养

2021-10-18 09:29:4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文化素养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题量一般是8-9道,每题2分,这部分知识考查的范围很广,包括历史常识、科技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和艺术成就五个部分,具体见表格内容。

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史 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影响、事件别称
中国近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科学常识 中国科技常识 四大发明、农业、手工业、医学、航天、水利等,考查人物-成就、人物-作品的对应
世界科技常识
生活中的常识
文化常识 古代特殊称谓、风俗礼仪、 饮食器用、音乐文娱 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纪年法,不同年龄在古代的称谓、不同身份在古代的称谓、中国传统节假日及其风俗、中国各民族及其风俗、建筑、舞蹈的对应
传统节日
民俗风俗
历史典故
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 中、西方从古至今的文学体裁、作家-作品-名句-主人公对应关系
世界文学
儿童文学
艺术成就 音乐 音乐、美术、影视领域中艺术成就作品-作者对应
美术
影视

其中关于成语典故考查的频率是较高的。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考的成语典故,帮助各位考生进行积累。

1.韦编三绝

书在我国春秋时期主要是以竹子制成,把竹子削成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烤,干了之后,就可以用来写字。由于竹简的长度和宽度是有限的,一根只能写一行字,一行字多的几十个,少的八九个。可想而知,一部书要用很多这样的竹简,而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形成整篇篇目,也方便阅读。

《易》这部书就是这样制作的,孔子花了很大精力和很长时间,把《易》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后来又读第二遍,把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紧接着又读第三遍,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来,为了给弟子讲解,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翻来翻去,把串连竹简的绳子都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绳子以便翻阅。

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考点:与“韦编三绝”这一成语有关的人物是:孔子。

“韦编三绝”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2.相煎何急

该成语与曹植的七步成诗有关系,曹丕曾经下令让曹植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句,做不到就要将其处死。曹植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用豆荚与豆子比喻兄弟之情,哀叹本是一家兄弟,却要自相残杀。

考点:与“相煎何急”这一成语有关的人物是:曹植与曹丕。

曹植的代表作:《七步诗》。

“相煎何急”这一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3.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战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此故事来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故事出自《吕氏春秋·义赏》。

考点:“竭泽而渔”这一成语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

“竭泽而渔”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吕氏春秋》。

【小试牛刀】

下列历史人物中,与成语“相煎何急”直接相关的是( )。

A.班固与班超 B.廉颇与蔺相如

C.曹丕与曹植 D.周瑜与诸葛亮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典故的了解。题干中,“相煎何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此可知,与成语“相煎何急”直接相关的是曹丕与曹植。C项正确。

选项A:班固是班超的哥哥,两人是兄弟。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与廉颇和蔺相如相关的故事是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周瑜与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与之相关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