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初中历史《新经济的出现》

2021-04-07 16:48:3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新经济的出现》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简述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美国的援助。

2.本地的劳动力和科技优势。

3.政府的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至今。概述上述三个阶段经济格局演变的情况并分析演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主。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它又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国际金融。而欧洲和日本在大战中遭受重创,经济普遍衰落,依赖美国的援助和扶植。

第二阶段: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原因:欧共体国家和日本经济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增强。

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共同点?

【参考答案】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4.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5.美国的支持(美国除外)。

四、说说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知道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的背景,了解其含义及特点,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五、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

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讲解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及概念,更要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即教会他们用联系的眼光去审视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其次,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分析就是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方面分析出来加以认识。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最后,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指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位去把握历史,不断提高运用和应变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历史教学方法,从多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