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2)

2021-11-01 18:15:0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一、单选题

1.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

A.马卡连柯 B.裴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埃拉斯谟斯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的最早出处。班级是一个复杂的、缩小的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早使用“班级”一词。故D项正确。

选项A,马卡连柯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教育诗》。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

选项B,裴斯泰洛奇是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他是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选项C,赫尔巴特是教育学创立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选项。

2.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的本质是( )的争论。

A.能力与知识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课程与思想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学任务的理论。关于教学任务的理论历史上存在两大流派,即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1)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2)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因此,两大流派的核心区别在于教学任务的能力与知识之争。故A选项正确。

3.人会受到与任务无关刺激的干扰导致注意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这种注意现象是( )。

A.注意的起伏 B.分心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选项A,注意的起伏是指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选项B,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表现为分心,也叫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选项C,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选项D,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题干中,人会受到与任务无关刺激的干扰导致注意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属于注意的分散,也就是分心,故本题选择B选项,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4.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这属于( )。

A.抽象思维 B.经验思维 C.理论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理论思维。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经验思维是最基础最一般的思维形式,它具有内容的重要性、直观的感知性、认识的表面性、观察的局限性、分析的非定量性等特点。故B选项正确。

选项A,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也叫逻辑思维。

选项C,理论思维指以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

选项D,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选项。

5.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如果还同时学习英语字母和单词,那么对英语的学习可能会干扰对拼音的学习效果,这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种类。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由于学习拼音和学习英语字母和单词是同时的,所以不会出现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而英语的学习可能会干扰对拼音的学习效果,故明显属于负迁移,故B选项正确。

选项A,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迁移,不符合题意。

选项C,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没有强调先后顺序,不符合题意。

选项D,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选项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1.【参考答案】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种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多次的失败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3)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形成的效能感不易持久。

(4)情绪唤醒。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水平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