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人无有不善”讲的是性善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讲的是人要有居安思危意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讲的是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讲的是义利观。综上所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2.【答案】A。解析:“上好礼”,即体现注重礼制,“上好义”,即体现注重仁义,“上好信”即体现注重诚信。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B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故本题选A项。
3.【答案】C。解析:道家学派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事方法,这与材料中提到的“饮食讲究顺乎自然,食物依时而变”正好相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集权,进行变法革新;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劳动群众,讲求实用;综上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项。
4.【答案】B。解析:本题关键词在于“法”“术”,材料讲的是人主依靠法和术统治百姓和大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属于法家思想,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符合题意。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故本题选B。
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孔子“仁者爱人”指的是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为政以德”指的是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就会得到群臣百姓的拥护,两者都强调要对人民施以“仁德”,这与题干“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意思一致,故B项正确。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的观点,体现的是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故A项排除。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现的是军事思想,C项排除。韩非子“法不阿贵”“以法为本”体现的是法家“法治”的思想,D项排除。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
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法治、中央集权和变法革新,B项的意思是“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这体现了要求进行变法革新的思想,符合法家的主张,故B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制度的继承,出自《论语》,是儒家的思想;C项强调“道”是世界的本源,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思想;D项指的是“君子应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超越自己的本分,不越俎代庖”,出自《中庸》,是儒家的思想。综上,B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为“凡是法令变更了,利害情况也就跟着改变;利害情况改变了,民众从事的作业也就跟着变化。所以按照道理来看治理民众而频繁地以赋税劳役等进行骚扰,则很少能成就功业;贮藏大器而多次进行迁移,多数都会遭到破损;烹煮小鱼而屡屡加以翻动,就伤害它的光泽;治理大国而屡屡改动法令,百姓就会受到坑害。因此懂得治国原则的君主把安定看得很宝贵,法令确定以后,不再轻易变更”,由此可知《韩非子》中含有一定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A项与“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相违背,故A项错误;CD项,材料阐述的是精简变革,而不是不重变革,更不是阻挠变革、变法,故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山东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