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音乐学科》白皮书参考答案

2020-06-29 13:48:49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5分)

33.[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铃儿响叮当》 ,感受歌曲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能够从中体验到音乐变化发展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赞美。

过程与方法:过对作品的欣赏,并配以提问、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自身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握重复和模进的旋律发展手法,并创作8小节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重复和模进的旋律发展手法。

难点:运用变化重复的技法创作8小节旋律。

(2)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人

教师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思考,外国都有哪些他们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顺势揭示课题《铃儿响叮当》。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作品《铃儿响叮当》.并提问: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旋律是怎样的曲式结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铃儿响叮当》 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2.再次聆听并请同学说- -说这首乐曲运用了哪些旋律展开手法?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在旋律中运用的重复和模进的展开手法。

(三)组织创编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作品,并提问学生:重复的发展手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重复的发展手法是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重复是指把某- -音乐材料反复- -次或多次,这样做可以起到强化音乐形象的作用。重复的发展手法包括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紧缩、拉伸等。

2.教师利用多首重复发展手法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重复的特点。

3.再次感受旋律,教师提问学生:那么模进的旋律展开手法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模进就是将旋律的某个片段作为原型,移到不同音高上进行重复,这种手法称为“模进”。它能使旋律在保持音调统- -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变化,增添新的色彩。

4.教师针对重复和模进的创作特点带领学生共同创编8小节的旋律。

5.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对《铃儿响叮当》进行创编.创作中需包含“变化重复”的技法,并巡回指导。

(四) 巩固提高

教师根据中国节日为主题,运用重复以及模进的旋律展开方式进行创编。教师请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并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全体学生表现做总体评价。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教师呼吁学生热爱音乐与自然。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它具有模进旋律展开手法的作品。

(3)设计意图:首先,在导人环节用传统节日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导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遵循“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新课讲授环节通过不断聆听和哼唱歌曲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 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然后在创编的环节,教师分别讲解重复和模进的特点,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自主创编,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也遵循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最后,巩固环节请学生展示创编内容,-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 分)

34.[参考答案]

这是一个问题案例。课堂当中,虽然老师知识很丰富,侃侃而谈,但是学生们却昏昏欲睡,老师很生气,认为学生不懂音乐。在课堂当中,老师违背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 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首先,音乐课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而这种愉悦性也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案例中老师侃侃而谈,并无互动参与性。

其次,音乐课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领城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案例中老师一直在授课, 并无举行教学活动。致使学生昏昏欲睡。

再次,教师一方面要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还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才能的空间。案例中老师在课堂中并没有因材施教,给学生发展个性以及才能的空间,反而认为学生不懂音乐。最后,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所以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 分)

35.[参考答案]

( 1)缺少课程重难点,在课程环节中缺少导人环节。

(2)解决方式:

①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段落,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体会音乐表现的形象特点。

[难点]

有感情地哼唱主题旋律,并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②新课导人

教师通过激趣问答的方式导人新课:同学们,当你们遇到好看的风景,想告诉其他不在场的朋友时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请学生用音符谱写画面,并进行总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图画展览会》去聆听美丽的画作。从而引出课题。


分享
 
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
 
QQ空间
 
微博
 

教师考试热门课程

 

近期热门活动

 

近期阅读量飙升榜

换一批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