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3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之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2023-02-15 11:48:35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3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之加涅学习结果分类”,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点趋势

考查类型:识记类+理解类;考试中常以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的形式出现。

二、知识点详解

【关键词】研究对象: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

方法:对偶故事法

结论:他律向自律发展

瑞士著名心理学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进而研究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力。

1.对偶故事法

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皮亚杰对不同的两件事: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破15个杯子,另一个小孩故意打破1个杯子。对儿童提两个问题:

①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②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

2.研究结论

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转化发展的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注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自律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级水平。儿童只有达到自律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他律水平阶段的道德认识是先告知的一要先教儿童遵守道德规则,而非自知的,认为成人制定的规则一定是对的、必须服从,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归责时,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的发展过程。小孩子在他律阶段往往根据行为的后果判断,即为客观责任。大孩子在自律阶段往往根据主观意向、主观动机判断,即为主观责任。

对公平公正的认识。儿童道德判断是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公道的公正发展,幼儿以成人的标准,服从就是好的,不服从就是不好的,还不能理解公正的概念。随着社会交往的继续发展,逐步认识到在依据准则进行是非判断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他人的具体情况,从关心人和同情心出发去做判断。

3.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例如,儿童在打弹子游戏时总是自己玩自己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个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于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②评定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③判断行为好坏的根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动机;

例如:6-7岁儿童认为,约翰比亨利坏,因为约翰打破了15个杯子,而亨利只打破了1个杯子。这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来判断是非善恶。

(3)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9-10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他们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该阶段的特征是: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应相互尊重。准则对他们来说、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性特征。同伴间的可逆性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井入自律阶段。开始以动作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例如:10、11、12岁的儿童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杯子的,这说明,这时的儿童已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作判断。

(4)公正阶段(11-12岁)

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知中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做判断。例如:处于该阶段的儿童会用公道的观点来判断和分析,并非绝对的你我都应该怎样做,更加关注实际性和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分蛋糕不再每人一样多。

口诀:他律看结果、权威不可变;自律看动机、可变有公

三、巩固练习

【单选题】品德发展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律,一开始学生常常将“老师说的”作为行为的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这种转变一般发生在( )。

A.3~6岁 B.5~10岁 C.9~11岁 D.12~15岁

【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其中,可逆性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同伴间的共同约定。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这个阶段,学生开始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但是,这个阶段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学生要到十一二岁后才能独立判断。故本题选C。

A选项,3~6岁属于自我中心阶段,此阶段的儿童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与题干描述不符。

B选项,5~10岁属于权威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与题干描述不符。

C选项,9~11岁属于可逆性阶段,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且十岁左右是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过渡的分水岭时期,符合题干描述。

D选项,12~15岁属于公正阶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题干中未强调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与题干描述不符。

综上可知,ABD均不符合题干,故选C。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