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2022-10-19 21:02:5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不论中小学的考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知识点考查的频率较高。且主要以五大规律和对应的教育启示的内容进行考查,需要同学们作为客观主观两种类型来进行备考的常考考点。因此,需要大家对这一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识记上,还需进一步深入加工理解。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一、顺序性

【含义】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事例】“拔苗助长”、“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教学从浅至深,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等。

【精简加工】从A到B的变化过程,如儿童的思维水平的发展过程是从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最终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

二、阶段性

【含义】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即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等需要符合受教育当前发展阶段的特点。

【事例】“老师用一种教学方法应对不同年级的班级”、“爸爸用教上高中的哥哥的方式去教小学一年级的妹妹”。

【精简加工】阶段A与阶段B是不同的。

三、不平衡性

【含义】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事例】如学生在身高外形发育的速度并不是一个匀速上升的趋势,而是有两个发育的高峰期。虽然青春期的孩子身高外形已经近似成人但其心智思维水平等并为同步发展到成人水平,两个方面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

【精简加工】“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四、互补性

【含义】若个体具有某方面的生理缺陷,如失去了视觉,个体的其他方面(听觉、触觉、嗅觉等)则会来弥补视觉信息的缺失所带来的不便。

【教育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事例】“眼盲耳聪”、“身残志坚”。

【精简加工】身身互补(失去视觉-加强听觉)、身心互补(身残志坚)。

五、个别差异性

【含义】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育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事例】教师了解到该名同学的兴趣爱好去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试题再现】

1.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中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题干中“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说有些人很小就表现出聪明、机敏的特质,有些人在年龄较大的时候才有所成,正是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D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

2.人的一生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说明我们应当遵循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中的( ),以便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阶段性的具体表现是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题干中,人的一生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说明应当分阶段地处理任务,也就是需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中的阶段性,以便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B项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