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建构主义知识观”,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很多理论观点统合而来,不是单独的特定的学习理论。该理论对我国新课程改革具有很大的影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于们的学习进行了阐述。
接下来主要介绍的就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该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具有动态性、情境性和主观性。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介绍。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这句话体现的是知识是具有动态性的,不是绝对的。某一个知识在某一时期是被人们所认可的,但到了不同的时期,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那么该知识就可能是不正确的。如在几千年之前人们支持的是“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就是一种正确的观点。而到了近代,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这种观点就是不正确的观点,由原来的“地心说”转化为“日心说”。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我们今天的观点是符合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可能证明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就是不正确的。这就强调知识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具有动态性的。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这句话表明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在不同的情境中,同一个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对于知识要做到具体情境具体分析。如在苹果、香蕉、橘子、土豆这四个事物中找出一个异类,好多人都会选择土豆,因为其他都是水果类,而土豆属于蔬菜类。那么如果我们设定一个情境,按照事物的形状来划分,那么香蕉和其他三个事物的形状就是不同的。我们一般会认为3+4=7,这是纯数学的知识,那么3+4=1可不可以呢,在一些例子情境这也是成立的,3天+4天=1个礼拜。还比如5月+7月=1年,20秒+40秒=1分钟等。所以我们要做到具体情况了解具体分析。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这句话体现的是知识具有主观性,同样一个知识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在理解知识的时候,都是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都体现的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知识具有主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