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代:
小篆,秦代官方通行文字。民间通用隶书。
程邈传说为隶书的创造者。
现存秦代小篆作品,有《泰山刻石》(残存10字)、《琅琊台刻石》(残存一面),相传均为丞相李斯所书,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还有《阳陵虎符》上的错金铭文也应是李斯所书。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文字属于篆书向隶书演变过渡时期的“古隶”,有的字还保留着篆书的结构。
二、汉代:
篆、隶、草三种字体都在应用,隶书是汉代书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书体,特点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比较著名的有《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
草书是汉代新出现的一种书体,可以分为章草和今草两种,汉代属于发展初期的章草阶段,东晋为成熟期的今草阶段。张芝擅长章草,唐代张怀瓘《书断》说他创今草,并称他为“草圣”。
三、书法理论:
东汉崔瑗[yuàn]有《草书势》,蔡邕[yōng]有《大篆赞》《隶书势》《笔论》,这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
四、作品详知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文记载了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张迁碑》古朴淳厚,雄强大气,堪称汉碑中此类风格的代表作。该碑用笔以方为主,许多笔画棱角分明,笔画之间粗细对比并不强烈,而笔笔饱满,字内布白较少,厚重感、体积感较之其他汉碑尤为明显。每个字所占用的空间也较为匀称,复杂的变化都表现在笔画内部。该碑在结体上以扁方为主,构字形态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