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备考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说课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地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说课稿”,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尊敬的各位考官,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课标与教材
《资源环境承载力》选自人教版(2019版)地理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这一节中的第一个框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在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等一系列人口知识上的继续延伸。教材主要包含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利用示意图、材料等对知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解读。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资源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更能通过其影响因素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该课标要求“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这个概念,但并非要让学生记背它们,而是通过结合实例,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认识到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数量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据本条标准,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能解释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2.通过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
根据课标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而难点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二、学情与教法
高二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学生能够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在知识的掌握上,人口的相关知识在此前两节已有了接触和认识,但是对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这一陌生且抽象的概念还是较为难以理解,特别是要让他们能够结合实例对概念进行介绍,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校园、家庭等形象、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世界“第70亿宝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作适当的解读图片: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到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我会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数量庞大、与日俱增的人口与有限的自然资源环境之间存在何种关系?(2)能否用地理术语准备表述这种关系呢?结合预习,学生不难答出:(1)资源、环境支撑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但是这种支撑能力是有限的。(2)可以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来表示。而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概括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指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会出示图1.22《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启发学生结合校园、家庭等实例,用自己的话描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例如校园食堂现存蔬菜粮食等能够供给的师生人数,即环境与资源能够承载的人数。
【注意事项】在讲解概念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去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过渡】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我会出示图1.23《木桶的“短板效应”》,引导学生思考:加入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结合已有认知能够答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最短缺资源的限制。随后,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依据。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紧跟着,我会继续追问学生: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由此得出: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例如日本,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针对人均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我会出示美国与印度人均消费水平对比表,引导学生思考:消费水平是如何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从而得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消费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即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要比现在少得多。
【设计意图】较为丰富和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在课堂中后程,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高效的教学活动。
环节三:巩固提高
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看法,我会出示乐观者、悲观者等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看法之后,我会进行总结和强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资源,无论今后我们能否探寻到更多的资源亦或是发现替代资源等,我们现目前都要重视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为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调动课堂氛围。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课堂的尾声,我会带领学生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加深其理解和印象。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认清我国人口与资源问题,我会让同学们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现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现状。
四、板书设计
为了更加形象的说明本堂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本堂课知识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