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说课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人民解放战争》说课稿”,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25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一阶段的史实,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翻身解放的历史,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节课的内容,为日后新中国的历史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并基本掌握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基本认识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但是,要从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分析、探究国共两党败与胜的原因,并阐释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对高一学生来说仍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必要的史料补充和适切的问题设计。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史料等,能够梳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形成解放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提高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性学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通过学习本课,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为争取和平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而奋斗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
解放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
【难点】
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语: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基于此,本课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采取了多媒体导入法。我会展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句,让学生思考:这句诗与哪个战争相关呢?这场战争又是如何爆发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诗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我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人民命运的十字路口—重庆谈判
首先,我会出示《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形势示意图》,并提问: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当时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国方针呢?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可以得出: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接着总结: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想要和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45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接着展示《双十协定》原稿图片,提出问题:重庆谈判通过了什么协议呢?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双十协定》的内容。最后讲解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重庆谈判背景和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
(二)人民意愿的破灭——国民党政权反动统治
首先我会在多媒体上出示《中国近代通史》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是什么?两党兵力如何?结果如何?引导学生知道: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是内战开始的标志,而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共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失败而告终。
接着我会追问: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策略做了什么调整?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补充说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之后,我军由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最后,我会出示国民政府时期的上海民众上街抗议的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国民党政权在此期间分别在经济、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及后果。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内容,增强直观性并提高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利用自主研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人民意愿的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首先,我会出示《中国土地法大纲》图片,提出问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又作出了哪些努力呢?学生能够知道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改,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随后我会在大屏幕上播放《解放战争》的历史记录片,提问: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是什么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呢?在学生回答出使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之后,我会出示《三大战役示意图》,安排学生担当小记者介绍三大战役的概况,并完成表格。
紧接着,我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的内容,并提问:会议的内容是什么?之后我会展示出示《渡江战役》油画,提问:在解放军发起总攻之前,国民党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最后,我会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小组代表回答后我会明确: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方面得出,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的原因以及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史料,分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以及运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从而彰显学科特色。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检验本课教学效果,我会采取问答方式加以总结。
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胜利所做出的的努力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比较重视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