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3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中,关于教育心理学主要考查理解性的知识,其中学习理论是考试中的重难点。在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中常以单选、判断等形式考查。“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都是什么含义?什么是“泛化”、什么是“分化”?如何去区分?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学习巴甫洛夫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获得 | 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 获得:联结从无到有 |
消退 | 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泛化 | 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 泛化:不能区分相似刺激 (分不清) |
分化 | 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
二、根据实验得出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实验过程: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只在铃响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A.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B.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 |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 区分关键: 是否有语言 |
第二信号 |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
三、一张图读懂理论
四、做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