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华生

2022-10-20 15:20:2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华生”,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招笔试考试中,华生涉及的内容繁多杂乱,现将与华生有关的内容进行整理汇总。

一、外铄论

华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言论: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塑造成各种人,医生,教师,哲学家,甚至乞丐等等。华生的这句话,更强调后天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属于外铄论。

二、行为主义之父

华生在1913年出版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流派的诞生。因此华生也被称为行为主义之父。

三、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

第一,实验过程。华生找了一个十一个月大的小婴儿,最初,给小婴儿一只小兔子,小孩特别喜欢,见了小兔子就想摸一摸。到后来小孩儿一摸小兔子,华生就发出特别大的敲击声,吓得他不行。时间长了以后,小孩一看到小兔子就联想到敲击声,特别害怕。到最后,这个小孩儿看到所有的带毛的东西都害怕,甚至见到圣诞老人的胡子都害怕。在这个实验当中,给小孩儿特别高分贝的噪音,他自然而然就会恐惧,这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噪音就被称为无条件刺激。最初给小孩子呈现兔子的时候,他并没有恐惧的反应,兔子可以称之为中性刺激。那如果在摸小兔子的同时,华生给他一个高分贝噪音,他也会恐惧。那这儿害怕仅仅是针对噪音。每次一摸小兔子就有噪音,每次都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光见到小兔子,也会恐惧。原来看到小兔子不害怕,现在害怕。这就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这种反射就被称为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兔子就由原来的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这个实验就在证明一件事,对某种事物的情绪反应可以在后天形成,这同时也印证了华生的外铄论。

第二,实验结果,形成了恐惧,并产生了泛化:这个小孩儿最开始只是害怕小兔子,到后来对于一切带毛的东西都害怕。没有区分兔子和其他东西,就是我们说的泛化。

第三,这个实验违背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教育性原则

华生做这个实验,对这个小孩儿造成很大伤害,他可能长大以后也是一个见了带毛的东西就害怕的人,一生可能都活在对这些东西的恐惧之中。这个实验造成了对被试的伤害,所以他违背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的教育性原则。

四、华生的育儿观:哭声训练法

华生的著名论断,“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塑造成各种人,医生,教师,哲学家,甚至乞丐等等”。按他的言论来说,华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育儿家,因为他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他所期望的样子。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华生的3个孩子都有抑郁症,并且他的大儿子三十多岁就抑郁症自杀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华生的育儿观:哭声训练法。孩子哭了要不要抱。华生认为,哭了就不抱,不哭才抱。哭了不抱,运用惩罚。不哭才抱,给奖励,也就是强化。他认为要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孩子。他为什么认为不能一哭就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会没出息不成器。而用哭声训练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他认为妈妈要做的不是给他拥抱和母爱,而只要给他食物就够了。

五、与华生育儿观相对立的实验:恒河猴实验

华生的这一观点受到后人批判,哈洛做了一个研究依恋的实验,恒河猴实验,来反对华生的观点,把刚出生的小猴子抱出来,给他找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全身绒布的,另一个是全身都是铁丝的妈妈,不同之处在于,铁丝的妈妈上有奶瓶。结果发现,这个小猴子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跟布妈妈呆在一起,只有当他饿的不行了才会去找铁丝妈妈。这个实验证明,要想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最重要的不是给食物,而是安全型的接触抚摸拥抱。给我们的启示是:有奶的不一定是娘。

华生的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华生对我们的心理学也做出了杰出贡献,第一,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扩充了心理学研究内容;第二,他发展了客观的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心理学变得更加科学。

牛刀小试

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人是( )。

A.巴普洛夫 B.华生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华生的地位。

A选项,巴普洛夫,理论名称,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并没有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

B选项,华生,之所以称他为行为主义之父,正是因为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

C选项,桑代克,理论名称叫试误说,他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D选项,班杜拉,理论名称是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