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古希腊三贤之苏格拉底”,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灿烂、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们在研究人类早期教育时绕不开的三个人,而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深远影响着后世的教育家,如卢梭、裴斯泰洛奇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顺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来了解一下古希腊三贤之首——苏格拉底!
一、人生生平(背景了解即可)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 --- 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二、教育观点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
1.教育目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2.教育内容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3.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苏格拉底的核心考点)。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具体是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我们将其总结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也被称之为“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育的人”也因此被誉为“西方的孔子”。
纵观苏格拉底的一生,是为真理献身的一生、为教育发展开先河的一生、为启发民智敢于发声的一生。对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的思想史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牛刀小试
以上就是关于苏格拉底的知识点啦,考试集中考察的点在于理论的识记,所以主要以客观题备考,让我们来做个检测试试吧!
1.(单项选择题)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为是启发法、问答法和产婆术这三种称谓。苏格拉底法强调教师应该通过启发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思想陷入矛盾,改变他们错误的思想。A项正确。
B项: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代表作是《教育过程》。他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讲授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古罗马的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项选择题)下列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为接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拾级登梯,循阶而上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纸上得来终觉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称助产术,也称问答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体现出启发性教学原则。而选择中只有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其思想是一致的,意为不到学生想知道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心里知道但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C项正确。
A项: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拾级登梯,循阶而上”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