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墨子vs孔子

2022-05-20 18:06:1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墨子vs孔子”,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儒墨两家,并称为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对中国有深远影响。我们尊称孔子是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尾,敬重墨子给战国时代以璀璨的开端。同样,墨子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我们教招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尤其喜欢将两者作为对比选项来混淆视听。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一、教育思想的不同

1.教育原则

墨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在《墨子·公孟》中,墨子说道,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认为智慧的人一定衡量自己的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然后再进行实践。同时,墨子《墨子·大取》中说: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认为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一点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用使其增长的办法对待人的长处,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自尊之处。而孔子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教育原则的人,孔子认为,应当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育原则的人。

2.人性论

墨子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这就是染丝说(素丝说)。他认为,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所以,墨子更加强调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墨子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而孔子曾师从老子,认为人是多变的,未来的发展,即与人的天性有关,因为“唯上智下愚不可移动,唯中人可以语”,认为那些天资聪慧的不需要教,天资愚钝的教不明白,所以只有普通人才能通过教育获得成长。同时,孔子也认为,后天的教育会对人的发展起到很多的助理,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认为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会改变一个人。相对于墨子片面的看法,孔子的观点无异是更全面的。

3.教育方法与内容

墨子的教育方法师“不扣必鸣”,在教育方法上是反对孔子“不扣则不鸣”的观点的,认为儒家“拱己以待”的教学方法是消极的方法,认为这种等待学生主动去学主动找自己自己才会告知的方式过于懈怠。所以,“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才是对的,为人师表要主动出击,身体力行的教育学生。

4.教育的作用

墨子核心的观点,主张兼爱与非攻,所以墨子认为教育应当通过“上说下教”的方式,来达到大同社会。而孔子与墨子恰恰相反,一方面,出身“世家”的孔子充分认识到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最早论述了经济与人口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处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同时也认识到教育与人的关系,认为教育可以使人发生改变,促进人的发展,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看法。

二、题目练习

1.【单项选择题】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全面发展 D.自主探究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原则。这句话说的意思是“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用使其增长的办法对待人的长处,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自尊。”这就意味着墨子认为应当针对不同层度人进行不同层度的教育,进行分层教育,属于因材施教的观点。故选择B。全面发展和自主探究不属于教育原则,故排除CD选项。A选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故不选。

2.【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有教无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有教无类”指出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B.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

C.“有教无类”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思想

D.这一主张打破少数奴隶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

2.【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关于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教育垄断,认为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所以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并为选贤于民提供了理论接触。但是孔子的有教育类并不等同于现在的教育公平。现代的公平要做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而孔子的“有教无类”只是在一定程度生做到了“起点想对公平”,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平等的思想,但还不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所有,ABD为正确现象,而C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BD。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