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原则的区分与对比”,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学习教学这一章节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并且也是大家在拔高做题时经常混淆的知识,即教学原则。该知识点考查题型全面,涉及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考查,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的考查,考查内容包括每个原则的含义、要求、原则与古语、俗语及教学案例的匹配,尤其以案例题考查原则间的对比区分时,出错率高。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是从区分对比角度进行学习其中几个易混淆的教学原则,希望大家学习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识记。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VS直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问题而提出的。解决的问题一是侧重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抽象概念,二是学以致用。教学方式是跟生活相联系。认知角度侧重于理性认识。
直观性原则: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解决的问题是侧重形象认识,感性认识。教学方式是表象的感知。认知角度是感性认识。
二、循序渐进原则VS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或者学生的认识顺序来教学,而没有复习这层含义。
巩固性原则:强调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三、小试牛刀
1.一名教师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跃”这个字,右边的“夭”正
好是今天学的这个字“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笑”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这名教师是运用( )原则进行教学的。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2.某教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
是竹子做的(老师存黑板上写了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启发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3.王老师讲到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可能大于成分气体最大分子量,也不可能小于成分气体最小分子量时,以三名学生的各自年龄和平均年龄打比方,同学们豁然开朗,这种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教师在授新课前,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汉字,帮助理解学习新授课汉字。故本题选A。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本题老师在讲解笔这个字的时候,联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更好的解决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懂得知识的实用价值,就体现了这一原则,故本题选择A。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通过以三名学生的各自年龄和平均年龄打比方理解了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可能大于成分气体最大分子量,也不可能小于成分气体最小分子量时,体现了直观性原则的言语直观。故本题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