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3)

2022-10-31 17:57:32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1.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A.生物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永恒性

2.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的教育家是( )。

A.赞可夫 B.杜威 C.布鲁纳 D.昆体良

3.在教育中把儿童当做儿童,而不当做“小大人”。这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均衡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4.学校利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这种教育属于(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5.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的时间界限,上班前、下班后都可能是教师劳动的时间。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复杂性 B.连续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6.语文课上,李老师在讲解《春望》时,向学生介绍了杜甫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学习杜甫心忧天下的精神境界和忠君爱国的道德情操。李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7.小红用记号笔把作业本中的错题标示出来,便于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这是知觉的( )在学习中的应用。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8.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在头脑总重现“马谡失街亭”的情景,这一过程属于( )。

A.幻想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9.王胜听到自己所参加的教师公招考试得了高分,兴奋得手舞足蹈。这时她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应激 B.心境 C.平和 D.激情

10.小丽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是做事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其气质类型是( )。

A.抑郁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11.胡老师认为女生都是乖巧可爱的,男生都是调皮捣蛋的。胡老师的想法体现了哪种心理学效应?( )

A.投射效应 B.光环效应 C.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

12.将10枚硬币分两列放在一起,当每列的硬币间隔距离一样时,儿童会认为两列硬币的个数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一列硬币的间隔拉大,儿童会认为拉大间隔这一列的硬币数量更多。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这时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思考运算阶段

13.马上要小升初的张强在学习上有着非常强的胜任感,每当自己在考试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可能成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当前张强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形成主动感

C.形成“希望”品质 D.建立同一性

14.小君独立性不强,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老师、同学的影响,则小君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15.学生因上课认真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6.李红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已经能将所学的舞蹈动作进行展示,但是还不能准确地将各个舞蹈动作连贯起来,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根据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李红现在所处的阶段是( )。

A.定向阶段 B.模仿阶段 C.整合阶段 D.熟练阶段

17.马涛因害怕被老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马涛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B.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

C.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

1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他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间接远景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19.教给学生解题的原理性知识后,学生解题的速度往往会更快些。这证明了哪种迁移理论?( )

A.关系转换理论 B.共同要素理论

C.概括化理论 D.形式训练理论

20.王明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学习策略,他经常在测验时遇到难题就跳过去先做简单的题。王明的这种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比较策略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属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理论。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

3.【答案】C。解析:题干中把儿童当做儿童,而不当做“小大人”,即看到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应进行分阶段教学,教授一些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内容。故本题答案选择C。

4.【答案】A。解析: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以人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宗旨的。德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在我国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题干中,学校利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这种教育属于德育。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

5.【答案】B。解析: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题干表述说明教师的劳动时间长,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故本题选B。

6.【答案】D。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题干中语文课老师在讲杜甫的古诗时强调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既做到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做到了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即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这符合科学性与思想相统一的原则。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

7.【答案】D。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题干中“用记号笔标示出错题目”在于将错题作为对象在其他背景中突出,符合知觉的选择性,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8.【答案】C。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情景,这属于再造想象,故本题答案选C。

9.【答案】D。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题干中,“考试得了高分,兴奋得手舞足蹈”是一种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属于激情。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0.【答案】B。解析:粘液质特点是: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题干中,小丽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是做事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其气质类型是粘液质。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

11.【答案】C。解析:题干中,老师认为女孩都是乖巧的,男孩都调皮属于典型的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的做法,所以是刻板效应,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2.【答案】B。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题干中,当硬币的距离拉长时,小孩会觉得硬币要多一些,可看出该阶段的小孩是通过长度这一单一维度进行判断的。因此本题选择选项B。

13.【答案】A。解析:题干中,张强处在小升初,6到12岁的儿童面临的冲突是勤奋对自卑,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4.【答案】C。解析: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题干中,小君独立性不强,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老师、同学的影响,则小君的认知方式属于场依存型。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15.【答案】B。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先对生物体进行刺激,再等待有机体的反应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先让生物体进行反应,然后对生物体的反应进行相应的刺激。题干中,学生先表现出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而后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强化,从而逐步养成习惯,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B。

16【答案】B。解析:操作模仿是指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①动作品质:动作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②动作结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③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④动作效能:比标准速度要慢。题干中强调“李红还不能准确地将各个舞蹈动作连贯起来,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因此属于操作模仿阶段,故本题选B。

17.【答案】C。解析: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题干中“马涛因害怕被老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体现了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故选C。

18.【答案】D。解析:题中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他期末考试成绩好就给他买电脑。从时间远近上看属于近景性动机,为了买电脑而学习属于间接动机。因此结合来看,是间接近景性动机。

19.【答案】C。贾德的概括说主张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题干中教给学生解题的原理性知识后,学生解题的速度往往会更快些符合概括说所主张的对共同原理的迁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0.【答案】B。解析: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题干中王明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学习策略,他经常在测验时遇到难题就跳过去先做简单的题,属于元认知策略的调节策略。故本题选择B。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