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群体心理考题感知”,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三个和尚没水喝,反应( )作用。
A.社会惰化 B.服从 C.去个体化 D.从众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群体影响。
A项: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例如,大扫除的时候,平时很勤劳的学生也变得懒惰。
B项: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去个体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是不会出现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题干中“三个和尚没水喝”体现出的就是许多人一起工作,每个人的积极性降低了的现象,也就是社会惰化。故正确答案为A。
2.“入乡随俗”反映的是( )。
A.从众 B.服从 C.社会促进 D.群体极化
2.【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从众的概念。
选项A,从众是指个人受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具有主动性。
选项B,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具有被动性。
选项C,选项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的活动效率。
选项D,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决策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化倾向,即或转向冒险一极,或转向保守一极。
题干“入乡随俗”是个体在群体中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群体保持一致性,因此本题选A项。
二、多项选择题
1.侵犯性行为具有的特点有( )。
A.是有意识、有意图的行为 B.是外显行为
C.是伤害他人的行为 D.是无意的行为
1.【答案】ABC。解析:侵犯性行为指的是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具有外显性的行为。故答案选ABC项。
三、判断题
1.学生在解答复杂应用题和作文时,往往在群体情景中不如单独完成效果好,这是因为社会助长。( )
1.【答案】×。解析: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人活动效率下降的效应是社会抑制。社会助长是指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人活动效率提高的效应。题干是指学生在解题时有他人在场使得自身的学习效果不佳,这属于社会抑制。故题干描述错误。
2.从众等同于服从。( )
2.【答案】×。解析:从众是指人们自愿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使其行为或信念上进行改变,服从是指个体是应别人要求去行动的,并非自愿,所以从众不等同于服从。故题干描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