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二十二)

2022-04-11 23:40:4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二十二)”,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招教考试中除了背诵复习重点知识点外,对习题的必要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家快来试试看吧!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初生儿吸奶属于吸吮反射,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本能动作。其他三项均属于教育现象。

2.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政治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3.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复合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4.《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是指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说明了不同时期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学生成长的不均衡性。

5.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

A.定义

B.讽刺

C.助产术

D.启发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称为“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

6.当前我国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即( )。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综合、分科、专业三级课程管理

C.综合、显性、隐性三级课程管理

D.学校、家庭、社会三级课程管理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我国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是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话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8.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9.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教师( )。

A.怎么教

B.开哪些课

C.教什么

D.怎么培养人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规定以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来培养新一代,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

11.通过报告、谈话、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说理教育法又称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两类: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12.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 )的差异。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

13.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